老年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老年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我国大肠癌发病部位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横结肠。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原因,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那么,诱发中老年大肠癌的因素有哪些呢?
中老年大肠癌病因
饮食因素
一般认为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肿瘤发病原因。进食脂肪多胆汁分泌也多随之胆酸分解物亦多,肠内厌氧菌酶活性也增高而致肠内致癌原促癌原形成增加导致大肠肿瘤发生。
寄生虫病
我国资料表明有10.8%~14.5%晚期血吸虫病变并发肠癌在埃及大肠肿瘤合并曼氏血吸虫病的占12.5%~17.34%,这是大肠肿瘤发病原因之一。
大肠非常性疾患
据估计有3%~5%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大肠肿瘤溃疡性结肠炎史20年发生癌变12.5%;30年时达40%有人认为15%~40%结肠癌起源于结肠多发性息肉其癌前期病程为5~20年。
遗传因素
总大肠肿瘤的危险在普通人群为1/50,患者第一代亲属患癌的危险增3倍为1/17,一代亲属中如有二人患癌则危险升至1/6,这种家庭遗传性在结肠癌比直肠癌更为常见。
中老年大肠癌早期症状
便血
便血是大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很多人会误认为是痔疮。大肠癌与痔疮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痔疮的便血颜色为鲜红色,在大便表面,血迹与粪便不相混合,大便排出后可有血液滴下。大肠癌便血的颜色较暗,多与大便混在一起,大便多为暗红色、果酱色或柏油样。
排便习惯改变
(1)排便次数改变:从原来每天便便1次,变成每天3~4次,或者几天才拉1次等。
(2)大便性状改变:拉出的便便本来是软的、成形的,最近变形、变细等。
(3)其他改变:有排便排不干净、排便困难的感觉或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的现象。
腹痛
结直肠癌会使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部不适、腹胀感等。若出现一阵阵地腹部绞痛,排气后疼痛突然消失的现象,要警觉!
贫血
在排除其他失血原因的情况下,如果出现了贫血,就有可能是有结直肠癌的风险。
中老年大肠癌检查项目
便潜血试验
由于大肠癌常因粘膜糜烂溃疡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因此可利用简便易行的便潜血试验监测大肠癌,早期的便潜血试验为化学呈色方法,常用试剂为联苯胺或愈创木脂等,近年来逐渐被特异性更强的免疫潜血试剂所取代,但由于便潜血试验并不能区分癌性和非癌性出血,故目前多用于作为大规模人群大肠癌普查的初筛手段,但少数早期癌亦可呈假阴性结果而致漏诊。
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
又称半乳糖氧化酶试验,是检测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特异标记物的简便方法,只要将直肠指套上沾液涂抹在特制的纸膜或玻片上,经半乳糖氧化酶反应及雪夫氏试剂显色,便可判断患者肠粘膜是否有T抗原表达,经临床及普查验证该法对大肠癌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其用于普查,与免疫潜血试验筛检大肠癌有互补效果,但亦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
血清CEA的检测
大多数大肠癌患者血清CEA水平常升高,超过50&mug/ml,但该试验的特异性并不强,在一些非消化道肿瘤及良性病变,血清水平亦可升高,此外,CEA对早期结肠癌和腺瘤性息肉敏感性较差,因此将其用于早期大肠癌检测,效果并不明显,1982年Magagi等利用人结肠癌细胞系免疫小鼠制备的CA19-9,可以识别有高度癌特异性的唾液神经节苷脂,结果发现19%~49%结直肠肿瘤水平升高,但它对胃胰肝胆管的敏感性更强,作为大肠癌血清学检测,并不比CEA敏感。
其他如大肠癌相关抗原的检测,鸟氨脱羧酶及血清唾液酸含量的测定,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等等,研究表明有一定效果,但应用于临床,其特异性,敏感性尚待进一步提高。
内镜检查
已在临床普遍推广应用,对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常可取常规X线检查,对于高度可疑的大肠癌临床患者尤倡导全结肠镜检查以免漏诊,由于纤维结肠镜安全可靠,不仅能检视肿瘤大小,形态,部位,活动度,且能行息肉或早期微小癌灶切除,对可疑病灶能定向镜取组织进行活检,因此是目前大肠癌诊断最有效的手段,在大肠癌普查中,常作为评价各种初筛检效果的金标准。
X线检查
可发现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不能窥视的病损,对于纤维结肠镜难以送达回盲部的患者尤为首先,亦是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一般均行钡餐灌肠检查,主要征象为粘膜局部变形,蠕动异常,肠腔狭窄,充盈缺损等,对较小的,特别是直径小于2cm的早期癌显示常有困难,采用气钡双重显影,对早期癌的发现有帮助。
活体组织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对于确定大肠癌尤其是早期癌和息肉癌变以及对病变鉴别诊断有决定性意义,它不仅可明确肿瘤的性质,组织学类型及恶性程度,而且可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
脱落细胞学检查
脱落细胞学虽准确性高,但取材较繁琐,不容易获得满意的标本,观察时需要有经验丰富的细胞学医生,故临床应用少,目前多由内镜下直接刷检涂片进行细胞学诊断所取代。
其他
如B型超声检查,CT断层摄影,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淋巴结99mTc同位素扫描等用于临床大肠癌诊断,效果评价不一。
中老年大肠癌治疗方法
局部切除术
局部切除术指肿瘤所在区域的部分肠壁切除,适于局限于黏膜或黏膜肌层的早期浅表型结肠癌及良性肿瘤。部分位于黏膜肌层和位于黏膜下层的恶性肿瘤,其中少数病例可能已存在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和转移,仅作局部切除术可能达不到根治要求,此类病例应审慎采用局部切除术。局部切除术切除范围可包括肠壁全层,切缘距肿瘤不少于2cm。亦可以经内镜作黏膜切除,或经扩肛行黏膜层、黏膜下层和部分肌层的切除。
肠段切除术
肠段切除术指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一定长度的肠管,一般要求上、下切缘距肿瘤不应小于5.0cm,肿瘤肠段切除应包括相应的系膜切除,即达到DL的要求。适用于较大的良性肿瘤以及部分限于黏膜下、浅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癌肿。
根治术
根治术或绝对根治术是指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并清除区域淋巴结,而组织学检查的各个切缘均无癌残留者。
联合脏器切除术
结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适用于邻近脏器受侵的病例,常作为根治性术式应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癌瘤侵及其他脏器,可能出现梗阻或穿孔,或已形成内瘘,且术后生存预期较长者,即使已发生远处播散,仍可行姑息性联合脏器切除术。
姑息性肿瘤切除术
绝对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指肉眼见有肿瘤残留者。如已存在腹膜、肝及非区域性的远处淋巴结的转移,无法行全部转移灶切除的情况。相对姑息性肿瘤切除术(或相对根治术),虽为根治性术式,术中肉眼判断肿瘤亦已切除殆尽,但术后组织学证实有切缘、肿瘤基底残留或清除的最高一级淋巴结已有转移者。
单一药物治疗
以往治疗大肠癌较为有效的化疗药物主要包括氟尿嘧啶类、亚硝脲类、丝裂霉素(MMC)、顺铂类(DDP)、蒽环类抗生素等,但这些药物的疗效仍有一定的局限。
其中,氟脲嘧啶用于大肠癌的化疗已有4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为主要的药物。但在使用方法上已有所改进。
联合化疗
联合化疗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或不增加毒性、减少或延缓耐药性出现等优点,已有不少联合化疗方案用于大肠癌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多种细胞毒药物或细胞毒药物与生化、生物调节剂联合应用,通常以5-FU或其衍生物为基本用药,有效率报道在10%~52%不等,但大部分均在20%左右。
大肠癌常用的化疗方案有以下几个:
(1)FM方案:总有效率为21%,曾被认为是大肠癌术后有效和安全的辅助化疗方案,能明显增加术后的5年生存率。目前因MMC的骨髓抑制作用和肾毒性而应用有所减少。5-FU,1000mg/m2,静滴,第1~4天,每4周重复。MMC,15~20mg/m2,静注,第1天,每8周重复。
(2)5-FU/CF方案:该方案是目前大肠癌最基本的治疗方案。有文献报道该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率达23%,可使术后复发率减少35%,死亡率减少22%。但多数效果未达此水平。用法为:CF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2h滴完,滴至一半时,加入5-FU 370~400 mg/m2静滴,1次/d,连用5天为1个疗程,4周重复,可连用6个疗程。
(3)5-FU/LV(Levamisole,左旋咪唑)方案曾有报道使用该方案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能使Dukes C期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减少40%,死亡率减少33%。但由于多数效果未达此良好水平,近年已很少应用。用法为:术后28天开始,5-FU 450 mg/m2静滴,1次/d,连用5天,以后每周1次,连用48周;术后28天开始口服LV 50 mg,每8小时1次,连服3天,每2周重复1次,共服1年。
中老年人预防大肠癌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大量的研究证实,吸烟、喝酒、肥胖、缺乏运动和便秘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2)饮食预防:三餐不定、无肉不欢、缺乏膳食纤维或过饱过饿,都会提高患大肠癌的概率。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大肠癌。
(3)增加运动:中老年人的肠道的蠕动变慢,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规律运动可以降低24%的大肠癌风险。每天从事3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减少三分之一的肠道息肉转变成大肠癌。
(4)每年做健康体检: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有简单的检查有大便隐血实验和直肠指诊,必要时可做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中老年大肠癌饮食保健
膳食原则
(1)结肠、直肠癌病人多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腹泻,消化能力弱,故应予以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
(2)结直肠癌病人多有便中带血,晚期病人常大量便血,故应少服或不服刺激性和辛辣的食物。
(3)病人久泻或晚期病人长期发热、出汗、损伤津液,故宜多饮水或汤液,主食可以粥、面条等半流滇饮食为主。
(4)病人多有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等症状,故宜摄取清淡饮食,切忌油腻。
(5)结直肠癌晚期病人久泻、便血、发热,大量营养物质和水分丢失,身体消瘦,体重减轻,气血两亏,宜服富有营养的滋补流汁药膳。
(6)肠癌术后,有的患者常感觉胃口不好或腹胀等肠胃不适,术后喝酸奶可缓解上述不适。因为肠癌术后,肠道有益菌群平衡被打破,而适量饮用酸奶,可帮助肠道菌群恢复正常。
(7)对于结肠造口的人,啤酒会产生稀便,而汽水会增加气体的排出,应多注意。
食疗方法
(1)湿热蕴结
肛门直肠有肿瘤,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带粘液脓血,或里急后重,饮食减少。舌苔黄腻,脉滑数。膳食以清淡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主。
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g(或干品60g。将上述原料加水适量,煎汤500ml。每日1~2次,连服2~3周。马齿苋酸寒无毒,绿豆性寒,共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生津养液之功。二味合用对湿热蕴结患者较为宜。本方对脾虚泄泻者不宜。
鲜猕猴桃。鲜猕猴桃250g。每日生食。清热和胃,利尿通淋。鲜猕猴桃甘酸必凉,味美可口,可作为肠癌患者的食疗果品。其根称为藤梨根,具有活血解毒、清热利湿润的作用。煎汤代茶,同食更佳。
赤小豆苡米粥。赤小喜50g,生苡米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加糖服食。清热利水,散血解毒。方中赤小豆甘酸平,行水,清热解毒,散血消肿;生苡米甘淡微寒,健脾渗湿,清热排脓,祛风除湿;大米补脾和胃。共用于湿热蕴结型大肠癌患者。可连服10~15天。
(2)气滞血瘀
常见于大肠癌进展期。腹块刺痛,坚硬不移,腹胀腹泻,痢下紫黑脓血,里急后重。舌紫或瘀斑,苔黄,脉涩而沉弦。饮食应稀软,清淡易于吸收,少渣少油。因体液丢失,故应多用药茶、汤液以补充津液。
佛手柑粥。佛手柑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佛手煎汤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粥,粥成人佛手汁及冰糖微煮沸即可。每日一次,连服10~15天。佛手辛苦酸温,入脾胃肝经,理气止痛,健胃止呕。用于治疗本症有腹胀表现的患者。
紫苋粥。新鲜紫苋100g,粳米100g。将紫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煮粥。每日2次,连服10~15天。紫苋味甘性凉,有清热凉血散瘀作用,制成为粥,有助于体力恢复。
桃花粥。鲜桃花瓣粳米。煮稀粥,隔日服一次,连服7~14天。利水活血通便。桃花苦甘无毒,消肿满,下恶气,利水,消痰饮积滞,治大便艰难,配粳米使其作用缓和。此方适用于燥热便秘者,使通即停,不可久服。
(3)脾肾阳虚
腹中隐通,喜按喜温,大便失禁,污浊频出,或肛门下坠,癌块脱出,面色萎黄,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膳食宜予易消化吸收富有营养的温补饮食。
参附炖鸡。党参30g,附子30g,老母鸡一只(约1500g),调料适量。将鸡去内脏洗净,把附子、党参、调料装入鸡腹中,文火炖烂,吃肉喝汤。温补脾肾。方中附子辛大热,补火助阳,温中暖肾;党参甘平,补中益气,养血健脾;鸡肉甘温,善补脾肾。相合炖服对癌瘤日久,脾肾阳虚患者有治疗作用。
核桃莲肉糕。核桃仁100g,莲肉(去芯)300g,芡实粉60g,糯米500g。核桃、莲肉加水煮烂,捣碎成泥。糯米浸水2小时后,与桃肉莲泥及芡实粉置盆内隔水蒸熟,稍凉切块,撒白糖一层。每日早晚各一次,酌量服通知,连服10~15天。温肾健脾,厚肠止泻。核桃甘温补肾,莲肉甘涩性平,能补脾涩肠,交通心肾。诸药合制成糕,厚肠胃,因精气,除寒湿。芡实甘温性平,健脾止泄,益肾固精。
补骨脂丸。补骨脂120g,肉豆蔻60g,大枣50枚,生姜120g。补骨脂研粉,先净姜、枣同煮,枣烂去姜,以枣肉补骨脂、肉豆蔻末做成梧桐大小丸。每次50粒,盐水送下,早晚各一次,连服10~15天。温补脾肾,涩肠止泻。补骨脂辛苦涩温,入肾、脾二经,补肾助阳,温脾止泻;肉豆蔻辛温,入脾、胃、大肠经,用于久泻不止;姜枣温补脾胃。
(4)肝肾阴虚
头晕目眩,腰腿酸软,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渴咽干,大便燥结。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或细数。饮用滋补肝肾易消化的粥或汤汁。
贞杞猪肝。女贞子30g,枸杞子30g猪肝250g,调料适量。将女贞子、枸杞子用水煎30分钟,加入用竹签刺过的猪肝,文火煮30分钟,加入调料,即可切片食用。滋补肝肾。女贞子、枸杞子滋补肝肾。猪肝甘平养血。为血肉有情之口。三味配伍,作用更佳。
杞地鳖肉汤。甲鱼1只,枸杞子30g,女贞了15g,熟地黄15g。加水适量,文火炖至烂熟。去女贞子,加调料食用。滋补肝肾。枸杞子,女贞子、熟地大补肝肾;怀山药益脾补肾。与鳖共用,其功尤著。
贞边桑蜜膏。鲜桑椹1000g(或干品500g),女贞子100g,墨早莲100g。白蜜适量。女贞子、墨早莲煎汤取汁,加桑椹久煎,每30分钏取煎液一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2次合并,以小火浓缩至较粘稠时加蜂蜜300g,至沸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次1汤题匙,以沸水冲化饮用,每日2次。滋补肝肾。前三味均能滋补肝肾。桑椹尚能补血生津,利水消肿;女贞子善清虚热;早莲草更兼凉血止血。另外白蜜解毒。诸味同用,治疗肝阴虚型患者内热出血,效果颇佳。
(5)气血两虚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神疲气短,大便浪薄白,脉细弱,本证多见于晚期患者。宜服食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滋补饮食。
十全大补汤。党参30g,炙黄芪30g,肉桂10g,熟地黄30g,炒白术30g,炒川芎10g,当归10g。酒白芍30g,茯苓30g,炙甘草30g,猪肉1000g,猪肚1000g,,墨鱼150g,生姜100g,杂骨及鸡鸭爪、翅、猪皮适量。上术药物用纱布装袋,墨鱼发透去尽骨膜,猪肚、猪肉皮洗净,将上述药物食品入锅加清水适量,武火加热至沸,移至文火上炖2小时,将崩、鱼、鸡爪捞出,晾凉切片或丝,再入药汤内即成。酌量服食,连服3~4周。补气养血。此汤由十全大补汤加味而成,原方治气血亏损,加猪肉、墨鱼使其滋阴补益作用加强。
黄芪猴头汤。猴头菌150g,黄芪30g,嫩鸡肉250g,生姜15g,葱白20g,清汤250g,小白菜心100g。猴头菌温水发胀30分钟后洗净切成片,鸡肉剁成小方块,煸炒后用发猴头菌的水及少量清汤文火炖约1小时,捞出鸡块猴头菌片,汤内下小白菜心略煮即可,分次酌量服用,连服10~15天。补气养成血。黄芪甘温,能补脾肾,益肝气,生阴血;猴头菌甘平,营养高,味鲜,能提神醒脑,与鸡肉同煮更富有营养。
黄芪参刺粥。生黄芪300g,党参30g,甘草15g,粳米100g,大枣10枚。将生黄芪、党参、甘草浓煎取汁。粳米、大枣同煮,待粥成后兑入药汁调匀,早晚服用。连服10~15天。补气养血。黄芪、党参、甘草等补中益气为主药,以助生化之源;大枣补脾益血;粳米除烦止渴,益气补中。对气血不足患者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