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唐朝发生的重大事件盘点,分别是渭水之盟、贞观之治、李渊攻取长安之战、玄武门之变、白江口之战、开元盛世、唐灭高句丽之战、武周代唐、安史之乱、神龙政变,一起来看唐朝时期十大事件吧。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这是唐朝历史中蓬勃发展的阶段,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历史上著名的宫廷政变,发生在唐朝初期,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首都长安城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政变。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而李世民战功赫赫,威信十足,李建成心有忌惮便联合四弟李元吉共同排挤之。两方持续明争暗斗,最终李世民于玄武门发动兵变,杀死了自己长兄李建成及四弟李元吉,逼迫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
渭水之盟
渭水之盟又称便桥之盟,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入侵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渭水之盟是唐政府对突厥关系史上的一次胜利,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从而稳固了唐朝初立的根基,为自己稳定局势,从此唐朝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与突厥强弱变化的转折。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
李渊攻取长安之战,是隋朝末年地主阶级内部进行的一场争权夺利战争,也是是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占隋都长安(今西安)的作战。太原世家大族李渊集团起兵反隋,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称帝,表明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势力对隋朝统治者的绝望,取而代之;同时,也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抢夺隋末农民战争胜利果实,实现改朝换代的信号。
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此役倭军损失上千或溺死,或被斩杀,尽皆沉于白江口水底,唐朝水军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这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现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后治国之道以道家清静无为思想为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开元年间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当时年号为“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时间:公元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史思明与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战时伤亡士兵约30余万,唐朝虽然取胜,但战时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无法弥补的。它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此外,由于战争所造成的劳动力不足,统治阶级又增加税收,致使农民与地方阶级矛盾激化,北民南迁的状况越来越明显,致使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另外,由于战时的重兵调遣,导致边防空虚,吐蕃人伺机而入,唐朝自此失去了对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控制。
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又被称为神龙革命,五王政变,发生在神龙元年。武则天沉湎享乐,再加上男宠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插手朝政,武周政权暗流涌动。由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等人发起,力图拥立太子李显为君,诬称张昌宗兄弟二人谋反,率领禁军诛杀之,逼迫武则天退位。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李唐王朝的复辟,重新回到了男人统治的时代。
唐灭高句丽之战
唐灭高句丽之战,是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百济和唐、新罗之间的战争,分为唐太宗时期唐朝击败高句丽、大幅削弱高句丽,以及唐高宗时期唐朝削弱高句丽、百济,攻灭高句丽、百济,668年最终攻灭了高句丽。在攻灭了高句丽之后,唐朝一方面把大量高句丽人迁到江、淮之南,另一方面在高句丽设置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设置安东都护府,统治高句丽各地。
武周代唐
武周代唐是唐睿宗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发生的政变夺权事件。690年武则天御则天门,大赦天下,改唐为周,改元天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时除派试官在各地延集人才外,并于进士科加试杂文,又增设武举,选拔武官,创设殿试办法,亲试贡士,贤能会集,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