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盘点,分别是明灭元之战、朱高炽监国、靖难之役、明初四大案、郑和下西洋、叶宗留、邓茂七起义、仁宣之治、夺门之变、土木之变、王振擅政,一起来看明朝时期十大事件吧。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盘点 明朝时期十大事件

朱高炽监国

朱高炽监国是指明朝永乐年间,皇太子朱高炽在明成祖北征或北行时期,留守南直隶应天府(今南京)并代行皇权、进行监国的历史事件,一共有六次。朱高炽在监国时期为登基后积累了大量的治国经验,而协助辅佐其监国的大臣多成为洪熙、宣德年间的重臣,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朱高炽监国期间朱高煦、朱高燧因屡次篡权进谗不得,最终亦导致了此后的朱高煦叛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明初四大案

明初四大案是指明太祖朱元璋为消灭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整顿吏治、惩治贪污而策划的著名四大事件。它们分别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其中胡惟庸与蓝玉案件习称“胡蓝之狱”,是朱元璋诛杀开国功臣,巩固皇权的政治事,而“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贪污腐化现象。

明灭元之战

明灭元之战是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派军北伐,结束元朝统治的一系列战争。朱元璋大致扫平南方群雄后,为了彻底推翻元朝,乘红巾军基本摧毁元主力军的有利时机,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人北伐。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称帝建明,改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明朝历史正式登场,此后其消灭其他农民军,击溃元朝残余势力(北元),完成了中国的统一。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1399年到1402年明朝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1398年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先于六年前去世,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削藩政策,先后削除五位亲王爵位,这激起了分封北平的皇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对,就带兵南下公开造反,之后朱棣登上帝位,即改元永乐。这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在1407年至1433年的20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

叶宗留、邓茂七起义

叶宗留、邓茂七起义是明正统九年(1444年)至景泰元年(1450年),因明王朝为榨取更多白银,加紧盘剥矿工,派兵驻守,严禁私人开矿,穷苦矿工屡遭官军镇压,导致在福建、浙江、江西爆发了矿工、农民武装斗争。这次农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打破了明初所确立的基层里甲控制体系,使人口流动更加自由,为明朝中后期社会的深层变化提供了前提。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第四次明英宗北伐时,朱祁镇因情报失灵兵败瓦剌并且被俘的事变。这是明朝中央军队第一次发生失败战役,京师二十万精锐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老弱士卒不到十万,之后引起了相关的政策、制度的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边防形势和军事制度的改变上,尽管有景泰帝的改革,但也达不到明朝顶峰时的状态,从此明朝开始风光不再。

王振擅政

王振擅政又称王振用事、王振专权,是指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王振专权的时期与一系列事件。明英宗在王振的唆使下,亲征蒙古,不幸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王振专权是明朝第一次内官摄政,对明朝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明朝中叶的汪直擅政与刘瑾擅政、明朝末年的魏忠贤擅政中,朝廷外臣与内臣相互勾结,至使朝纲败坏,官员陷入党争,其影响甚至延至整个明朝。

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而且还发展社会经济、轻刑罚、薄赋税、纳谏、用人方面都有建树,大明帝国空前繁荣强大。

夺门之变

又被人称为“南宫复辟”,发生在明朝代宗朱祁钰景泰时期。因朱祁钰病重,由将领石亨、政客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投机分子于景泰八年拥戴被朱祁钰囚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朱祁镇复辟后,将重臣于谦处死,重赏石亨等人,并有意无意间任令迎复诸臣冒功滥赏,大肆报复,加剧了明朝的统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