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比率较高,疼痛多无规律,饮食不振、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贫血等症状较突出。那么,老年人患上消化性溃疡怎么办呢?
病因
胃黏膜抗溃疡能力降低
老年人胃动脉发生硬化,血流减少,胃黏膜发生萎缩,黏膜和重碳酸盐分泌减少,胃黏膜上皮更新率降低,从而导致抗溃疡形成能力下降,有利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胃激素分泌亢进
老年人常有胃蠕动功能减退,使事物淤积刺激幽门管,导致胃激素分泌亢进,胃液酸度增加,促使溃疡形成。
肺功能减退
老年人常有肺部疾病,肺功能减退,一方法因缺氧导致胃壁血管收缩,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另一方面因二氧化碳潴留,促使胃壁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亢进,胃酸分泌增加,诱发或加速溃疡形成。
服用多种药物
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比青年人须服用更多的药物,尤其是非甾抗炎药,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的分泌或刺激胃酸分泌,损伤黏膜形成溃疡。NSAIDs为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而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NSAIDs的关系更为密切。其原因有二:一是老年人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更易受到NSDIDs损害地由于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肝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使得NSAIDs为易于在体内聚集,增加其毒性。其二是老年人使用NSADIs的人数较多。据估计,西方国家有11%—16%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服用NSAIDs,占医疗处方的一半。而且NSAIDs中就非处方用药,因而实际用药人数更多。在美国,给65岁以上的病人所开的处方中,9.4%的有止痛药,另外还有39.6%的非处方用药,此外NSAIDs还能增加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率,使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增加2%—4%。因此,老年人使用NSAIDs应特别谨慎,尤其对于那些有溃疡病症状或证实有消化性溃疡的老年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关系密切,在本病的发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有资料报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HP的检出率高达85%—100%,胃溃疡患者的检出率为60%—75%,有人提出无HP就无溃疡的观点。在老年人,HP的感染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就其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中的地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表现症状
出血
出血是老年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特点是出血最大,易于反复出血,死亡率高,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死亡率是年轻患者的4~10倍,高达25%,一些学者认为,胃溃疡较十二指肠溃疡更易出血,但死亡率是否更高,则意见不一。
穿孔
穿孔占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第2位,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常无典型临床表现,据统计,约半数病人发病24h以上才就医,25%~33%的病人以突发衰竭为首发表现,30%~65%的病人穿孔前无消化性溃疡的症状,这些因素延误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断,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因为没有膈下游离气体而排除溃疡穿孔的诊断,因为25%~28%的病人无此征。
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胃输出道的梗阻的发生率在西方国家明显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仍不少见,输出道梗阻是由十二指肠溃疡造成的十二指肠变形所致,胃溃疡引起者较少见,所有消化性溃疡合并输出道梗阻病人均有长期溃疡病史,病人常有体重减轻,消瘦和代谢紊乱。
检查
胃液分析
胃溃疡患者胃酸分泌正常或稍低于正常;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常有胃酸分泌过高,但也只见于1/4~1/3病例,以基础分泌(BAO)和夜间分泌(MAO)为明显。在下列情况下,有参考价值:
(1)帮助区别胃溃疡是良性抑或恶性,如果最大酸排量MAO证明胃酸缺如,应高度怀疑溃疡为癌性。
(2)排除或肯定胃泌素瘤,如果BAO>15mmol/h、MAO>60mmol/h,BAO/MAO比值>60%,提示有胃泌素瘤之可能,应作血清胃泌素测定。
(3)胃手术前后对比测定结果,以估价迷走神经切断是否完全。
血清胃泌素测定
对消化性溃疡诊断意义不大。但如怀疑有胃泌素瘤,应作此项测定。血清胃泌素值一般与胃酸分泌呈反比,即胃酸低,胃泌素高;胃酸高,胃泌素低;胃泌素瘤时则两者同时升高。
便血试验
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常有少量渗血,使粪便隐血试验阳性,但一般短暂,经治疗1~2周内转阴。如果胃溃疡患者持续阳性,应怀疑有癌肿可能。
幽门螺杆菌检查
HP感染的诊断标准原则上要求可靠、简单,以便于实施和推广。HP感染的诊断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的诊断目的和单位条件选择诊断方法。应选用经过考核,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试剂和方法进行检测。
X线钡餐检查
龛影是X线钡餐诊断溃疡的直接征象,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的炎症、水肿,龛影周围可出现透亮带。胃溃疡的龛影多见于胃小弯,且常在溃疡对侧见到痉挛性胃切迹,十二指肠溃疡的龛影常见于球部,通常比胃的龛影小。对于胃溃疡,如溃疡的放射线征为良性,则发生癌的可能性不到2%。如性质不明(既有良性又有恶性特征)则为9.5%,如尚伴有十二指肠溃疡则约1%。间接征象包括局部压痛、胃大弯侧痉挛性切迹、十二指肠球部激惹及球部畸形等。间接征象只提示但不能确诊有溃疡。
胃镜检查和黏膜活检
胃镜检查对消化性溃疡有确诊价值。胃镜下溃疡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镜下还可发现伴随溃疡的胃炎和十二指肠炎。与X线钡餐检查相比,胃镜对发现胃后壁溃疡和十二指肠巨大溃疡更为可靠。胃镜检查时应常规对溃疡边缘及邻近黏膜作多处活检,此不仅可借以区别良、恶性溃疡,还能检查幽门螺杆菌,对治疗有指导意义。因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者居多,在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扩大胃镜和钡餐造影检查的范围。
治疗方法
内科基本治疗
(1)生活。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社会因不经对发病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乐观的情绪、规律的生活、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无论在本病的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很重要。当溃疡活动期,症状较重时,卧床休息几天乃至1~2周。
(2)饮食。在H2受体拮抗剂问世以前,饮食疗法曾经是消化性溃疡的唯一或主要的治疗手段。1901年,Lenhartz指出少食多餐对病人有利。其后,Sippy饮食疗法问世,并一直被在临床上沿用达数十年之久。Sippy饮食主要由牛奶、鸡蛋、奶油组成,以后还包括了一些“软”的非刺激性食物,其原理在于这些食物能够持久地稀释和中和胃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饮食持下列观点:
细嚼慢咽,避免急食,咀嚼可增加唾液分泌,后者能稀释和中和胃酸,并可能具有提高粘膜屏障作用;
有规律的定时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当急性活动期,以少吃多餐为宜,每天进餐4~5次即可,但一俟症状得到控制,应鼓励较快恢复到平时的一日3餐;
饮食宜注意营养,但无需规定特殊食谱;
餐间避免零食,睡前不宜进食;
在急性活动期,应戒烟酒,并避免咖啡、浓茶、浓肉汤和辣椒酸醋等刺激性调味品或辛辣的饮料,以及损伤胃粘膜的药物;
饮食不过饱,以防止胃窦部的过度扩张而增加胃泌素的分泌。
(3)镇静。对少数伴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病人,可短期使用一些镇静药或安定剂。
(4)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应劝阻病人停用诱发或引起溃疡病加重或并发出血的有关药物,包括:水杨酸盐及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s)、肾上腺皮质激素、利血平等。如果困风湿病或类风湿病必须用上述药物,应当尽量采用肠溶剂型或小剂量间断应用。同时进行充分的抗酸治疗和加强粘膜保护剂。
药物治疗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主要包括降低胃酸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和增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
(1)降低胃酸的药物。包括制酸药和抗分泌药两类。
制酸药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使胃酸降低。种类繁多,有碳酸氢钠、碳酸钙、氧化镁、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其治疗作用在于:结合和中和H+,从而减少H+向胃粘膜的反弥散,同时也可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提高胃液的pH,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胃液pH1.5~2.5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强。
制酸药分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碳酸氢钠属于可溶性,其他属于不溶性。前者止痛效果快,但长期和大量应用时,副作用较大。含钙、铋、铝的制酸剂可致便秘,镁制剂可致腹泻,常将二种或多种制酸药制成复合剂,以抵消其副作用。
(2)HP感染的治疗。对HP感染的治疗主要是应用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清除指药物治疗结束时HP消失,根除指药物治疗结束后至少4周无HP复发。临床上要求达到HP根除,消化性溃疡的复发率可大大降低。体外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在中性pH条件下,HP对青霉素最为敏感,对氨基糖甙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氧氟沙星、环西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等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呋喃类、氯霉素等中度敏感;对万古霉素有高度抗药性。但HP对铋盐中度敏感。
(3)加强胃粘膜保护作用的药物。已知胃粘膜保护作用的减弱是溃疡形成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加强胃粘膜保护作用,促进粘膜的修复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环节之一。
(4)促进胃动力药物。在消化性溃疡病例中,如见有明显的恶心、呕吐和腹胀,实验室检查见有胃潴留、排空迟缓、胆汁返流或胃食管反流等表现,应同时给予促进胃动力药物。
外科治疗
消化性溃疡的大多数,经过内科积极治疗后,症状缓解,溃疡愈合,如能根除HP感染和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可以防止溃疡复发。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急性溃疡穿孔、穿透性溃疡、大量或反复出血,内科治疗无效者、器质性幽门梗阻、胃溃疡癌变或癌变不能除外者、顽固性或难治性溃疡,如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多属此类。
护理
(1)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不可吃得过饱。
(2)指导病人生活、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工作劳累;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精神抑郁。
(3)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疲劳;气候变化时,防受凉、感冒。
饮食保健
(1)宜吃高蛋白有营养的食物、宜吃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食物、宜吃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2)忌吃油腻难消化食物、忌吃油炸、熏制、烧烤、生冷、刺激食物、忌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预防方法
保持愉快的心情
精神因素根据现代的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观点,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之一,心理因素可影响胃液分泌。
从中医理论上说,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侮脾,可使脾胃升降失常,气血窒滞不畅,而致胃脘痛。
根除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在HP粘附的上皮细胞可见微绒毛减少,细胞间连接丧失,细胞肿胀,表面不规则,细胞内粘液颗粒耗竭,空泡样变,细菌与细胞间形成粘着蒂和浅杯样结构。
此外,胃泌素瘤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Meckel憩室,Barrett食管等疾病常可伴发消化性溃疡,应予及时治疗。
减少药物刺激
某些解热镇痛药,抗癌药等,如消炎痛,保泰松,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氟尿嘧啶,氨甲喋呤等曾被列为致溃疡因素。有人指出,规律性应用阿司匹林者较之不用阿司匹林者胃溃疡病的患病率约高3倍。
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很可能与溃疡的生成和再活动有关。
非类固醇抗炎药,如消炎痛,保泰松,布洛芬,萘普生等,也可在不同程度可增加胃酸分泌,故有潜在致溃疡作用。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
(1)切忌空腹上班和空腹就寝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和发展与胃液中的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空腹的时候,胃中的胃酸,没有作用到食物上,而是作用到胃的壁上,。“无酸就无溃疡”的论点对十二指肠溃疡是符合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基础分泌量和最大分泌量均明显高于常人;十二指肠溃疡绝不发生于无胃酸分泌或分泌很少的人。
(2)不可暴饮暴食,少吃刺激性食物,不酗酒
食物对胃粘膜可引起理化性质损害作用,暴饮暴食或不规则进食可能破坏胃分泌的节律性,据临床观察,咖啡,浓茶,烈酒,辛辣调料,泡菜等食品,以及偏食,饮食过快,太烫,太冷,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均可能是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
(3)戒烟
吸烟可引起血管收缩,并抑制胰液和胆汁的分泌而减弱其在十二指肠内中和胃酸的能力,导致十二指肠持续酸化;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减低,影响其关闭功能而导致胆汁反流,破坏胃粘膜屏障,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吸烟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在相同的有效药物治疗条件下,溃疡的愈合率前者亦显著低于后者,因此,长期大量吸烟不利于溃疡的愈合,亦可致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