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小报告是生活中常见的事情,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被欺负了、感觉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看不惯别人行事或者就想看别人笑话,唯恐天下不乱。对于经常打小报告的孩子,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又该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

【孩子爱打小报告】为什么孩子喜欢打小报告 孩子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孩子告状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判别做出肯定与表扬

希望由于他们的报告,得到教师的注重、表扬,然后幸灾乐祸的看被报告的同学遭到教师的批评,觉得自己很能干。

2、爲了寻求处理问题的办法

孩子在遇到一些自己不能处理的成绩时会不知所措,他们就应用“告状”,以求大人协助自己处理问题。

3、想逃避责任

有些孩子由于做错事惧怕大人批判、叱骂,因而用“告状”来个先下手为强或转移目的,以到达逃避责任,免受批判和惩罚的目的。这样的孩子往往很聪明,爱耍点小“心眼”。

4、应用告状来抬高自己

孩子看到他人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就发生妒忌心思,假如发现他人有一点的错误,就会试图应用“告状”来贬低他人,抬高自己。

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仔细倾听,给予反响

一般状况下,当孩子告状时,父母和教师不能随意敷衍。父母应耐心去倾听,并从孩子的角度去尊重和了解他。

2、引导孩子,并弄清事实

听完了孩子的讲述,接下去就是要弄清事实,协助孩子寻求处理的方法。父母可以适当地抚慰孩子,但不应完全无准绳地相信孩子的话,更不应找别的孩子家长争持,而是应该鼓舞孩子说出事情的经过。

3、教孩子学会处置矛盾

看见这个话题,小编不由地想起很多做自己以前上学时的事来,跟同桌闹别扭、向教师“告状”、忘做作业毫不留情地记下名字……这些毁坏人际关系的“傻事”全都做过,比照起来真是有些羞愧。不过,话说回来,即便表现如此“恶劣”,毕业时,大家都没有记仇,聚会时最多也不过是把这些事当成乐子。

总结

紧抓幼儿打小报告的原因,明白小报告的性质

面对幼儿的各类小报告,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幼儿“告状”的现象可以说是络绎不绝,有的幼儿是受到了“欺负”,到老师这里来寻求保护,这是对老师信任的一种反映;有的幼儿看到了他认为“不公平"的现象,到老师跟前告状,是幼儿”见义勇为“的表现;还有的幼儿只不过是想引起老师的关注。

在平时的时候,孩子们会听到教师这样说::在教室里不可以跑;不可以打架;不可以骂人等。孩子发现有不良现象就会马上告诉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我会适当的给孩子加以引导。比如:区域时,孩子们玩手工,有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把垃圾纸扔到地上,就来告诉我。我听了并没有马上去让他们拣起来,而是对那报告的孩子说:他们做的对吗?还告诉他,你要让他们把纸拣起来,还要让他们知道乱扔垃圾是不对的。作为老师要正确的对待这些小报告,引导孩子在碰到问题时学习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善于处理各种小报告

1、发挥榜样模仿和示范的作用

当孩子们在活动时,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更有孩子违反游戏规则或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这时不要一味的指责有过错的孩子,要寻找优秀的、认真玩的孩子。在点评时,适当的给于表扬,让有过失的孩子发现,他的做法是错误的,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在他们面前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有个参照物去模仿。特别是在玩玩具时,一直会出现抢玩具的现象。这时不要马上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讲一个谦让的小故事,让他们自己做决定。这样的榜样法,不仅可以让他们有一个参照物可以模仿,还可以密切幼儿间的友好关系。还可以培养幼儿互相谦让、独立思考等良好品质,从而减少幼儿间的摩擦,减少幼儿的打小报告行为。

2、引导幼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作为家长或老师,首先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学会解决问题。在听取孩子的报告后,应该和幼儿分析,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的方法,可集体开展讨论,或者个别交流。比如:有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一下,这是偶然造成的,不用放在心上。可以自己解决的不用打小报告的。发现一些小朋友上课不认真或是讲话,应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向老师报告等。这些都可以学习自己来解决问题。教师只要认真的对待孩子打小报告,当作一次教育机会。慢慢的让孩子自己解决,打小报告会越来越少,只会听到孩子的好消息。

孩子对老师和家长反映情况是正常的事情,这是孩子成长中很需要的责任心。要看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如何处理此事。善于抓住某一特点,给于孩子适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