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掌是怎么回事?肝掌可能大家不太了解,而肝掌与肝病有一定的联系,比如像有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就容易出现肝掌。肝掌的症状是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脚掌也有。那么肝掌怎么治疗呢?肝掌治疗要找出病因,然后积极治疗原发病,下面一起来看看肝掌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
什么是肝掌
肝掌可能大家不太了解,而肝掌与肝病有一定的联系,当患了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变后,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肝硬变病人中,大部分易合并肝掌。
肝掌症状
肝掌的主要外观表现为: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如果留意观察的话,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有的情况下不仅手掌有,脚底也有。肝掌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肝掌是如何形成的?
肝掌的发生原因与蜘蛛痣一样,主要是肝硬化时,由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灭活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障碍,雌激素在体内累积,刺激毛细动脉充血、扩张,久而久之形成了肝掌。雌激素的灭活失衡还可使肝炎患者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月经失调、睾丸萎缩或男性乳房发育,若病程长久,可造成皮肤细胞黑色素的增加,从而引起肝性黝黑面容。大家如果出现有肝掌现象的情况,不可忽视,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肝功能的检查。
肝掌的治疗方法
肝掌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表现,尤其是有肝病的患者就容易出现肝掌,那对肝掌要如何治疗?
1、积极治疗肝脏疾病
发现肝掌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对因、对症治疗。肝掌多可随着肝功的好转而消退。
2、生活习惯
注意休息、合理膳食,对疾病的治疗及肝掌的消退都是很有利的。
3、查找其他病因
肝掌并非肝脏疾病的专利,亦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营养不良、长期饮酒,甚至健康人群,因此出现肝掌应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病因及诱因再对症治疗乃为关键。
4、补硒
硒被称为重要的“护肝因子”,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
5、注意休息
肝掌若是肝病患者急性期或炎症活动期宜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而若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以及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可适当参加一些体力活动,因此使病情而定。
肝掌治疗注意事项
1、正常情况下,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及孕妇由于雌激素分泌过多,超出了肝脏的灭活能力,也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不过这种情况可以不进行治疗,随着身体的发育或是分娩后就会自然消失。
2、重型肝炎患者通常都会有肝掌和蜘蛛痣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肝细胞受损比较严重,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给肝脏带来严重的损伤。
3、乙肝患者发病时及肝硬变病人所引起的肝掌多可随着肝功的好转而消退,因此在认识上切不可疏忽大意,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应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对症治疗,及时控制疾病并提高预后。并且在治疗的同时,在饮食及生活上也应有所注意,对疾病的治疗及肝掌的消退都是很有利的。合理膳食: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注意营养的均衡化、多样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真菌类蔬菜、鱼类、蛋类等。
对肝掌的治疗不仅仅要有好的治疗方法,同时还要帮助患者在平时的生活方面做好护理。另外,提醒大家,出肝掌也不一定就是有肝病,因为在临床上往往可以见到一些健康人也有肝掌。
肝掌会好吗
肝掌会随着肝功能的好转而消失,所以重点是治疗原发病。
肝掌如何预防
肝掌是一种病症,它往往发生在肝病患者身上,像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肝掌。既然肝掌不是疾病,那它能不能预防呢?据专家介绍,肝掌是可以预防的,我们来了解肝掌如何预防。
1、休息和营养:肝病患者急性期或炎症活动期宜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宜逐渐增加活动量,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轻度乙肝以及静止期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可以适当参加一些体力活动,正常上班,作到劳逸结合。慢性肝炎患者饮食主张综合营养,少食糖类、动物脂肪和辛辣刺激物,多食蔬菜、豆制品、木耳、水果等。
2、尽量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许多中西药物都对肝脏有损害,另外,即使是对肝脏损害不大的药物,也需在肝脏进行代谢,过多的药物会反复加重肝脏负担,加之肝炎病毒的破坏,肝脏的炎症肯定会加重。
3、硒被称为重要的“护肝因子”,补硒能让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达到正常水平,对养肝护肝起到良好作用,以硒麦芽粉、五味子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体恒健牌养肝片,有免疫调节的保健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有养肝、保肝、护肝作用。
4、坚决禁酒:有饮酒史者、爱好饮酒者,必须忌酒。
对肝掌的预防要从平时的饮食方面做起,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当定期到医院做肝功能的检测,以对疾病达到早发现早治疗。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