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全境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在蒙古族悠久的宗教历史上,萨满信仰和佛教始终占有主导地位。蒙古族宗教文化便是指以萨满信仰文化和具有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佛教文化。那么在内蒙古又有哪些保留至今的一些庙会呢?
1.梅日更召蒙古语诵经
梅日更召用蒙古语诵经祈福仪式在蒙古族民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形成世代传承的有民众广泛参与的寺庙信俗传统。蒙古语诵经自17世纪70年代传承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包含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把梵、藏文经书译成蒙古文,并改用蒙古语诵经,而在于在特殊的历史发展阶段起到了拯救当时正迅速消亡的蒙古族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整个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梅日更召蒙古语诵经以及其信俗的形成发展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文艺学、音乐学价值。该信俗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隆盛庄庙会
丰镇市隆盛庄每年六月二十四(农历)的古庙会,始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至今有200多年历史。庙会的雏形是求神祈雨,由于后来隆盛庄商业的发展,骡马交易也成为庙会的一大内容。隆盛庄传统庙会除了物质交流以外,民俗展演也是庙会的一个主要内容。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开始前一个月,由八大行抽签选出本届庙会会首,民国初,逐渐形成出钱多者当会首。六月初一,会首筹备庙会一切事宜。六月二十四清晨,第一声铁炮响后,饰张飞的汉子骑黑马巡街三圈(俗称三出街),待第三声铁炮响过,庙会秧歌正式开始表演。节目以关公游神表演队暨鸣锣开道、肃静回避、关公空骑(神灵在上)全副銮驾、五色标旗对子马、八抬明轿、龙王小轿、拉油车、五鬼闹判官、社火武术队、脑阁、抬阁、民间艺术表演为基本内容。隆盛庄庙会所包含的宗教文化、传统戏曲文化、服饰文化以及其他物质文化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甘珠尔庙会
甘珠尔庙建于清乾隆年间,总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庙中喇嘛最多时达4000余名,其中常住庙者400余名。乾隆五十年(1785年)甘珠尔庙举办第一次庙会,此后180余年办有160余次庙会,并成为著名的“甘珠尔集市”。庙会日商贾云集,近者来自海拉尔、哈尔滨、天津、北京等地,远者来自蒙古、俄罗斯、日本及欧美。清朝光绪年间达到最盛,聚集的喇嘛、信徒最多时达4000多名,加上拜佛群众及从商者,每年的庙会都在万人以上,1906年竟达40000多人,显得格外繁荣昌盛。甘珠尔庙会每年阴历八月初至中旬举行,一般进行9天(新中国成立后减到5—7天)。庙会由地方最高行政官署出面维持秩序,长官亲自主持甘珠尔庙会(但不干涉喇嘛法会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甘珠尔庙会仍然继续进行,但不称庙会或庙会集市,而称“那达慕”大会,除法会和一贯的经济交易活动外,又增添了摔跤、赛马、射箭、下棋等民族体育以及文艺表演。
更多内蒙古相关文化:内蒙古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