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疾病受到季节制约而引起发病的季节变化。从疾病发生过程看,内因即人体的抗病能力是关键。人的抗病能力主要取决于免疫系统,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换季时气温、湿度等方面都会发生改变,如果不注意,有可能会惹上疾病。那么春夏秋冬换季常见疾病有哪些?四季交替防治“换季病”?
春夏交替防治“换季病”
1、保证卫生防肠道病
夏季,食物易腐败变质,食物和水里的细菌数量比冬天多,一旦饮食不当,易出现腹泻、腹痛,伴有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引发细菌性肠炎、急性胃肠炎及急性菌痢等发生。
肠道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昆虫传播等,常见的有病菌、病毒经人的口进入肠道后,在消化系统内生长繁殖,从而发病。平时烹调食品一定要熟透;定期消毒餐具;食用蔬菜必须采用“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的安全方法,以去除残留于蔬菜中的农药;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勤洗手。
2、红眼病应防止传染
初夏频繁的雨水天气,导致空气中湿度较大。而红眼病(即急性流行性结膜炎)常在高温高湿的雨水季发作、流行。
由于红眼病潜伏期短,受感染后24小时内较易发病。一般情况下,患者会自觉双眼剧烈疼痛、畏光流泪、有异物感、分泌物为水样、球结膜常有点状、片状出血等症状。因此,得了红眼病,一要防止传染,二要及时治疗。患者的洗漱和擦拭物品要专人专用。怕光的患者可戴深色眼镜,以防止强光灼伤眼睛。
而对于红眼病来说,预防则是第一位的。注意个人及眼部卫生,少去人多的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3、皮肤干燥防真菌感染
由于真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36℃。因此,真菌引起的足癣、手癣、股癣、花斑癣在夏天尤其好发,轻者表现为丘疹、水泡、红斑、脱皮等症状,重则可能出现糜烂、皲裂等。
尤其是夏天,脚部易出汗,应及时清洗但忌用碱性肥皂等刺激性的化学用品,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忌光脚穿胶鞋等不透气的鞋子。此外,不要共用洗漱用品、混穿拖鞋、混用毛巾等,减少相互感染的机会;饮食上保证营养忌辛辣等。
夏秋交替防治“换季病”
1、夏秋之交常见的“换季病”
夏秋交替,早晚温差增大,感冒发烧的人多了起来。临安中医院医生指出,秋季感冒多为风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早期出现打喷嚏、流清鼻涕、咽喉痒等症状,还会有无汗、头痛、咳嗽,甚至四肢酸痛等症状。风热感冒的症状有咽喉红肿疼痛、口感微渴、咳嗽、痰液黏稠等。
气温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可导致腹泻。秋季的腹泻还伴有呕吐、腹痛、全身乏力、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
此外,夏秋之交,各种过敏源增多,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复发等,出现胸闷、气喘及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另外空气中植物花粉的浓度也比较高,一些过敏体质的人经过呼吸道吸入,发生过敏反应。比如秋季过敏性皮炎,皮疹多局限于颜面、颈部,表现为轻度红斑、水肿,略隆起或伴有少数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有的表现为眼周或颈部红斑,水肿不明显;有的还可为湿疹样改变,轻度苔藓化皮疹,时有糠皮样鳞屑,常伴有瘙痒。
忽冷忽热的天气,会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扩张和收缩状态,威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比如高血压。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并且多伴有躁动、嗜睡或昏迷的症状。中医院的潘医生说:“现在的年轻白领常坐办公室,吃得好又少运动,压力大,也容易得一些心血管疾病。一部分高血压与遗传有关,家里父母得高血压的,子女有患高血压的可能,研究近几年来医院就诊的病患发现,现在的心血管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积极预防“换季病”
在预防感冒上,要适当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预防肠胃疾病要多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的事物,隔夜隔餐的饭菜不要食用。中医建议,可以多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蜂蜜、萝卜、西红柿、藕、黑芝麻、山药、枸杞子、沙参、麦冬等,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吃含有维生素C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番茄、菜花、柑橘,尽量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另外,天气转凉,人的胃口变好,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增加肠胃功能负担。
在预防皮肤过敏方面,除了挑选适合自己的护肤品,中医还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经常洗头,养成每天洗头的习惯,可防止敏感物质如灰尘、花粉等附着在头发上,进而引发皮肤过敏。保持皮肤清洁,经常用冷水洗脸,以增强肌肤抵抗力。
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上,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规律,戒烟戒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医生建议市民的家里最好备有血压测量仪,定时测量,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防患于未然。医生告诉笔者一般不同时间段,甚至不同的手去测量血压都不同,一般是用与心脏比较近的左手测量,上限在140,下限在90。
秋冬交替防治“换季病”
1、谨防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多发季节在秋末初冬。其主要通过食用污染的水源、食品传播感染,易在学校出现暴发。预防措施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培养饭前饭后洗手。
2、谨防流感和伤风。当前温差比较大,早晚较凉,气候干燥,病毒、细菌容易传播。流感临床典型表现为突起畏寒、高热、头痛、全身痛、软弱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应注意充足睡眠、勤于锻炼、勤洗手、室内保持通风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谨防流行性出血热。根据疾病流行规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季节主要在冬春季。在流行季节,如一旦发现有突然出现高热、“三红”(面红、颈红、胸部红)和“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流行性出血热症状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4、谨防甲、戊型病毒性肝炎。这两种病分别是由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痛、肝肿大,可伴有黄疸症状。各年龄组人群对甲、戊肝均易感,好发年龄主要为15岁以上的青壮年。甲、戊肝传播方式主要通过水、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每年冬春季为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好发季节;食用无证食品,个人卫生习惯差等仍是感染甲、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危险因素。
冬春交替防治“换季病”
1、按照人的正常生物钟起居作息, 尽量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护免疫系统,耐受病毒侵扰;
2、家居、办公室要注意通风透气,不要老是紧闭门窗;
3、多喝水,多吃带点酸味的水果,这类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其抗氧化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抵抗力;
4、保持充足的睡眠,老年人一天要睡8小时,中青年睡眠时间最好不要少于7小时;
5、不要吃辛辣和太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胃肠功能,削弱抵抗力;
6、少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去,如商场、酒吧、卡拉OK厅、游戏厅等;
7、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8、适当运动。
推荐阅读
【春季疾病】春季常见病有哪些? 春季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夏季疾病】夏季常见病有哪些? 夏季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秋季疾病】秋季常见病有哪些? 秋季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冬季疾病】冬季常见病有哪些? 冬季常见疾病防治措施
【二十四节气与疾病】二十四节气对疾病的影响 24节气易发疾病防治
【人群四季疾病与健康】不同人群四季易患病 各类人群四季疾病防治
【常见疾病四季保健】常见病四季养生 常见疾病患者四季如何保健?
【秋季咽喉炎治疗】咽喉炎有哪些症状 咽喉炎最佳治疗方法
【秋季鼻炎症状】鼻炎怎么治能根除 秋季鼻炎怎么治疗效果好
【秋季肺炎】肺炎的常见注意事项 秋季肺炎高发吃什么养肺
【秋季腹泻的症状】儿童秋季腹泻的原因 秋季腹泻怎么治疗
【秋季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是什么病 秋季红斑狼疮怎么护理
【银屑病】银屑病的原因是什么 秋季如何预防银屑病复发
【秋季风疹怎么治疗】秋季风疹怎么办 风疹必知的防治措施
【秋季如何预防口角炎】口角炎怎么引起的 口角炎如何治疗
【秋季青光眼护理】青光眼怎么治疗 秋冬季青光眼注意事项
【秋季鼻出血】秋季上火鼻出血是什么原因 秋季上火鼻出血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