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职业教育成功地建立起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独具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既吸纳了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又充分体现了东方儒家文化崇尚读书、追求学历的传统思想。下面看看台湾职业教育对对大陆职业教育有哪些启示吧。
台湾职业教育现状及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和高中后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以及大量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这是21世纪相当长时期我国人力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关键环节,它的发展关系到行业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台湾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举世公认的,它被认为是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现谈谈台湾职业教育现状,以及大陆地区职业教育应从中受到的启示。
台湾的职业教育称为技术及职业教育。简称职技教育。台湾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功地建立起与普通教育并重并立、上下衔接相互沟通的独具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该体系既吸纳了现代西方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又充分体现了东方儒家文化崇尚读书、追求学历的传统思想。
台湾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
1.通过行政立法来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长期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台湾社会重学轻术思想根深蒂固,各个家庭不论贵贱贫富,都极尽所能供子女上学以求得最高学问。在人们的心目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处于二流教育地位,以上观念给台湾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
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发展,台湾地区采取的策略是通过政府立法或有明显偏向的政策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教育制度创新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7年代,台湾为配合经济基层技术人力的需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就读职校,并抑制普通高中的扩增,中等教育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优先。同时为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满足家长对子女升学的要求,大量增设专科学校,成立技术学院,建立职业学校、专科学校、技术学院一贯化之技职教育体系,开创了职技教育朝向高学历的先河,为专科学生开辟了升学渠道。
2.完善的职教体系与学位制度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台湾的职业教育体系比较完备,该体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相沟通
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后分流进入高一级中学或五年制大专;高一级中学毕业后,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流:普通高中毕业生既可以进入普通大学,也可以进入二年制专科、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四年制本科(四技班)学习。高级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既可以进入二年制专科、技术学院或科技大学四技班学习,又可以进入普通大学本科班学习;综合高中前两年学习普通高中课程,第三年根据升学和就业意向,进行分流,毕业后再进入不同的高校学习或就业;二专毕业后可以进入技术学院或普通大学附设的二技本科班学习。五专毕业后可进入技术学院二技本科班学习。技术学院设有研究所,是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由此可见,台湾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多次进行交叉,以满足不同群体对教育的需要,同时职业教育又自成一体,是和普通教育完全并行的另一教育体系。
(2) 层次完备
台湾教育体系是普、职并列,职业教育在台湾的教育体系中拥有很高地位,独成一体,其职技教育包含三种阶层:高级职业学校、专科学校以及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职业学校学制分为日间部、夜间部、建教合作班、实用技能班、特殊教育实验班、综合高中职业学校及补校等。专科学校学制分为二年制、三年制及五年制三种。二、三年制同时设有夜间部,其修业年限比日间部至少增加一年。技术学院与科技大学学制分为学士班、硕士班和博士班。学士班又分为二年制和四年制,均设有进修部在职班。教育层次比较齐全,由高职(中等职业教育)、专科(二专、五专)、本科(二技、四技)硕士和博士五个层次组成。上下衔接、与普通教育体系平行发展、齐头并进。
(3) 学制合理
在学制上,高职为初中后三年制,专科分高中后二专、初中后五专,本科层次分二年制和四年制,硕士班学制1-4年,博士班2-7年。不同学制的设立,既有利于不同层次教育的衔接,也有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接受不同层次教育的需求。
3.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
台湾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技术专门人才,配合经济建设需要。因而台湾的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层次随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有所不同。5年代,台湾为配合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政策,积极扩充工、农职业教育。6年代,台湾职技教育配合其经济由农业转型工业发展,在培育技术人力方面,农业类科学生数增长停滞,而工业及商业类科学生数增长迅速,尤其是工业类科呈现蓬勃发展之气象,工业职业学校学生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数中达6%以上。另外,随着台湾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产业结构逐渐由劳力密集转向技术密集,6年代后期为提高技术人力的层次,设立了技术学院,而且提出了技术教育应有更多弹性,并建立系统,直至与大学平行的原则。7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增长,所需的技术人力极为庞大,职业教育原有结构已无法适应基层技术人力的需求,技职教育不但要求量的扩增,而且要求充实内容,提高人力素质。为配合经济的快速增长,科技的持续进步,技术人力层次的提高,台湾大量增设专科学校。此举开创了技职教育朝向高学历的先河,对于人力提升有很大益处,但也埋下职技教育以升学为导向的前因。8年代,台湾经济处于工商业转型时期,技职教育根据需求全面进行调整,提升发展层次,积极增设专科学校及技术学院,以适应经济转型的需求。9年代,为配合经济全面转型,促进产业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台湾积极调整技职教育体系,逐步扩大本科以上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模,将部分专科学校改为技术学院,技术学院改为科技大学,同时规划设立社区学院,弹性调整及扩充技职教育学制,畅通学生进修渠道;修订技职教育法规,以适应社会变迁,放宽办学弹性,促使技职教育配合地区需求。通过对技职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台湾技职教育层次已经逐渐高移,规模逐年扩大,据统计,19951996至2223学年度,台湾科技大学由所增为15所,技术学院由7所增为56所,大学附设二技院系由2所增为37所,专科学校由74所减为15所。
4.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是发展职业教育的保证
台湾技职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包括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省(市)教育行政机构和县市教育行政机构三级。中央教育行政机构是指教育部、技术职业教育司,下设四个科,管理台湾的技职教育业务,并且直接主管及督导国立及省立技术学院、国立及私立专科学校、国立高级职业学校;技术职业教育司还负责台湾省教育厅第三科和台北、高雄两个直辖市教育局的第一科。省(市)教育行政机构指台湾省教育厅第三科,负责省立及私立高级职业学校;台北、高雄两个直辖市教育局的第一科负责市立专科学校、市立及私立高级职业学校。县市教育行政机构指县市教育局,主管高级职业学校和国民中学。这种系统垂直管理的体制,有利于职业教育统筹安排,有利于各层次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技职教育一贯课程的实施。
大陆地区发展职业教育应受到的启示
1.校企联合,市场调节,定单式培养专业对口人才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是人才成长的基地。校企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人才,才能整体提高社会的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培养技术工人,单靠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没有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完全靠企业来培养技工,缺少系统理论指导,速度慢、效果差。只有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工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工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学校的教师做企业的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企业的专家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校企合作、定单式培养可以大大减少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从而增大学校发展的后劲,同时也缓解了企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
2.调整办学思路,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校企联姻,产学研结合,是国际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作为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搞好产学研结合。学校应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走产学研之路,不但要在科学文化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而且还要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上有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产教结合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发展,没有产业提供的生产实习教学过程的教育是不完全的职业教育。实习训练和社会生产活动可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使课堂所学知识在这里得以融汇贯通。
3.根据市场要求,及时开设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专业和各种职业技能培训
高职专业的设置要体现高、新、热等特点。所谓高的涵义是高职专业不同于中职专业,其技术起点较高,而且需及时追踪高新技术的发展;新的涵义是指高职专业的名称和教学内容要跟上社会发展,反映经济及科学技术的最新动态;热是指及时创办社会急需的热门专业。同时为了应对终身教育的需求,职业学校应适时开设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以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短期技能培训的需要。
4.建立以专业目标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使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职业学校在研究、设计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以专业目标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即教学计划的制订以专业方向,如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为导向,以能力分析与分解为基本方法,围绕专业目标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学习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整体性强,学生在第一学期就要进入到专业领域,在各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十分强调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技能的讲授与训练,打破各学科的封闭性与完整性,强调各基础及专业学科的开放与交叉,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