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上海博物馆必看藏品,分别是《高逸图》、商鞅方升、晋侯苏钟、大克鼎、《楞严经旨要》、《淳化阁帖》、《苦笋帖》、《上虞帖》、曹全碑、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一起来看上海博物馆十大文物吧。
商鞅方升
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战国时代秦国铜制量器,清朝晚期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这件青铜器是长方形有柄量器,全长18.7厘米,升纵7厘米,横12.5厘米,深2.3厘米,容积202.15立方厘米,重量0.7公斤。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外壁铭文大意讲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商鞅颁布量器的标准容量;底部铭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令。商鞅方升不仅是战国至秦汉容量、长度单位量值赖以比较的标准,也是秦统一六国后造量器的标准器具,更是中国度量衡史上极重要的珍品,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这件国宝级文物,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名录。
大克鼎
大克鼎,又称克鼎、膳夫克鼎,西周中期青铜器,光绪中期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任村,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鼎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鼎腹内壁铸铭文290字,铭文内容分为两段,一是克对其祖师华父的称颂,二是详细记载了周王册命克的仪式以及赏赐的内容。整器威严厚重,口沿下装饰变形兽面纹,腹部宽大的纹饰波澜起伏而富有节奏感,蹄足上部饰有浮雕兽面。每组变形兽面纹间、足部的兽面纹鼻梁皆设宽厚的扉棱。此鼎为国宝级文物,“海内三宝”之一,不仅是中国古代青铜工艺达到巅峰的历史见证,其铭文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也是研究西周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
《高逸图》
《高逸图》又名《竹林七贤图》,是唐代孙位创作的一幅彩色绢本人物画,描绘的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故事,原清宫旧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图纵45.2厘米,横168.7厘米,构图与南京西善桥东晋墓砖刻《竹林七贤图》一脉相承,以竹石为背景点明主题,画面人物残存四人,自右而左为王戎、刘伶、山涛、阮籍。该作品着重人物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线条细劲流畅,如行云流水,兼有张繇“骨气奇伟”的特色,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孙位唯一存世的作品,也是上海博物馆收藏书画中的第一名作,为国宝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晋侯苏钟
晋侯苏钟,旧称晋侯稣钟,西周中期偏早的青铜酒器,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共16件,可分为两组,每组8件,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后分别于上海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各藏一组。这套西周时期文物,有铭文355字,首尾相连刻凿在16件钟上。铭文叙述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周厉王亲征东国、南国,对研究西周历史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
《楞严经旨要》
《楞严经旨要》是宋代时期王安石创作的书法作品,为国宝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卷纵29.9厘米,横119厘米,纸本楷书,为王安石去世前一年亲自校正楞严经卷文字,内容摘录《楞严经》中《观世音发妙耳门》一节,正书中间有行书,淡墨疾书,笔画清劲,虽行次紧密,少有空白,然无缭乱之感。卷后有南宋牟献之、元王蒙、明项元汴等人题跋。这幅书法作品是王安石存世最佳作品,也是目前公认的2件王安石传世真迹之一。
《淳化阁帖》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赵光义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故名《淳化阁帖》,又名《淳化秘阁法帖》。《阁帖》系汇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传世的《淳化阁帖》有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明拓《泉州本阁帖》、上海博物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残帖),浙江图书馆藏《淳化阁帖》刻石等,其中以上海博物馆所藏最为珍贵,因为它是所有版中最早的一部,仅有的4卷残帖中就有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被视为无价之宝。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因曹全字景完,所以又名《曹景完碑》。《曹全碑》系东汉王敞等人为郃阳令曹全纪功颂德而立,全碑共1165字,刻于东汉灵帝二年(185年),于明万历初在郃阳(今陕西合阳)莘里村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都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保存。明初拓本《曹全碑》全球仅此两件,一个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个就在上海博物馆。
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
清雍正景德镇窑粉彩蝠桃纹瓶,是2002年张永珍女士在香港苏富比以4150万元港币竞拍得到后所捐赠,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粉彩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源于五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故又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因为所用彩料多为西方传入,所以亦被称为“洋彩”。这件粉彩蝠桃纹瓶高39.5厘米,口径10.0厘米,足径12.3厘米,瓶身长短适度,口、颈及腹部的比例十分匀称。瓶体上绘有粉彩八桃二蝠,“蝠桃”即是“福寿”的意思。这种以“蝠桃”为题材的吉祥图案出现的雍正及乾隆两朝的官窑器,一般都是大、小盘子,见于橄榄瓶的,传世极为罕见。此瓶是当时的新创形制,粉彩蝠桃图案的橄榄瓶目前世上仅此一件,是传世粉彩器物中的佼佼者,堪称绝世宝瓶。
《苦笋帖》
《苦笋帖》是唐代杰出书法家“草圣”怀素创作的书法作品,原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帖纵25.1厘米,横12厘米,绢本草书,共两行十四字,文曰“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迳来,怀素上”。该帖书法俊健,瘦肥相宜,墨彩如新,直逼二王书风,是怀素传世书迹中的精彩之笔,艺术价值极高,也是国宝级文物,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上虞帖》
《上虞帖》又名《夜来腹痛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一幅草书书法作品,国宝级文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帖纵23.5厘米,横26厘米,为纸本草书,共7行,58字,是王羲之因病未能得见朋友一面而写的一封信,信中也提到其他亲戚朋友的近况。由于王羲之作品真迹无存,此帖为唐代摹本的珍品。该帖草法随意洒脱,轻松自然,不拘小节,风格面貌属于王羲之晚年书风,且书卷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堪与原作媲美,也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