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需要特殊保护的一类人群,当今社会经济、网络的发展让一些青少年受到不良影响,违法犯罪案件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建立健全法制教育制度,全面加强青少年法制思想教育刻不容缓。只有从思想抓起,从源头入手,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才能切实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法制教育大课堂 青少年违法犯罪心理分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

不良的社会风气对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的青少年有着其深刻的影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丑恶现象严重影响着青少年,刺激着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2、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不良的家庭因素是导致子女犯罪的直接原因。

3、青春期因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大部分青少年的意志具有脆弱性和顽强性。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4、个人因素

由于个体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压力的承受水平不同,因而有的人会产生心理障碍。青少年时期的情感发展出于波动与稳定、幼稚与成熟之间。【详细>>】

预防青少年犯罪

1、社会方面

尽快建立全社会的预防机制:尽快建立起政出一门、统一号令,能够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形成合力的预防体系,尽快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预警系统。

创造健康成长外部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诱发青少年犯罪,而且直接干扰青少年的转化。持续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工作,同时要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不良网吧进行彻底整顿。

努力做好问题学生帮教工作:学校要建立帮教转化责任制,实施“一把手”工程。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案犯不要歧视、嫌弃,更不能放任不管,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心、耐心和帮助。

2、家庭方面

重视家庭教育:要以平等的态度学会心理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德。

强化防范意识: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认真学习,做诚实的人,强化防范意识,如出现一些违法的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苗头消灭在萌芽不留后患。

提高家长素质:要尽量减少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3、学校方面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要切实履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坚持不断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必要的机构,配备专职教师或医生。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绝对不能包庇、纵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教育方法也要合法、科学和艺术。【详细>>】

青少年法制教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详细>>】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标准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在量刑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详细>>】

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 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