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是影响人们能否积极生活、学习、工作的因素之一。当今社会中,容易出现心理困惑的不仅仅是成年人,青少年也经常经受不良情绪的挑战。不良情绪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如何正确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成了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一大重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青少年常见不良情绪有哪些以及如何调节和疏导不良情绪。
认识青少年不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原因,目的在于根据原因找出调节青少年不良情绪的措施。从两大方面入手进行不良情绪的调节。
从主观原因入手寻找调节措施
1、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咨询教师要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情绪变化的规律。
2、青少年要敢于面对不良情绪。
逃避引起消极情绪的境地,对消除不良情绪毫无帮助,只会加剧不良情绪的体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找到厌恶学习的原因,请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逐一落实。
3、青少年应进一步认识影响自己情绪波动的情景,修正认知结构。
4、青少年不良情绪产生时,要学会合理的宣泄。
5、学会放松。
找个安静地方,从头部开始,依次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脚,让每一块肌肉紧张再放松。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每天10分钟训练。不仅可以缓解紧张还有利于身心健康。
6、利用“阿Q”精神。
这种心理,可以冲淡内心的痛苦,使心理平衡。但这种方法不宜过多使用,心理平衡之后,应积极主动进取,使心理达到真正的平衡。
7、学会幽默。
幽默是精神的消炎剂,能使人更好的适应环境。不良情绪到来时用幽默去抵挡,你会觉得不良情绪退之千里之外,好情绪悄然而至。
8、学会精神转移法。
情绪不好时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如看电影、听音乐、健身、参加自己喜欢的公益活动,会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
从客观原因入手寻找调节措施
1、学校是干预青少年不良情绪产生的主阵地,作为教师要利用文章引导学生。读书疗法也是心理治疗的一个有效途径。
2、父母应身体力行,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形象。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平等态度对待他们,并以身作则。
3、社会应设立专门的免费的为青少年服务的中心或热线,以便青少年咨询、求助,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
青春期常见不良情绪分类:
焦虑
如何摆脱青春期焦虑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学点性心理和性生理知识,建立对性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
(2)通过参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健康高尚的业余生活中,降低对性特征的关注。
(3)采取松驰训练法每天进行练习,可以缓解焦虑,使内心平静,生活充满活力。
抑郁
如何克服抑郁心理
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它是遭受挫折,面对巨大压力等之后的沮丧的失望。抑郁心理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看问题问题从消极悲观处着眼,结果对生活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甚至有厌世感,严重的会有自杀倾向。
2、对待事物过分认真,缺乏灵活性,易自寻烦恼。
3、一些细微的小事就能引起忧愁和苦闷,常常愁眉不展、长嘘短叹。
形成抑郁心理原因:
1、因学习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压力过重。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习上买资料、请家教,尽其所能,生活上关怀备至,殷勤周到,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考上中学或考上大学。然而,很多同学心有余而力不足,越学成绩却越来越差,想学,跟不上,不学,难向父母交待。在巨大压力面前,他们开始厌学,学校和家庭都不是安身之所,很多学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离家出走,甚至走上自杀之路的。
2、家庭不幸,遭受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家庭突然发生意外,会使人一下子跌进万丈深渊,且自己无力摆脱;一次重要考试失败,面对老师和家长的责备,等等,都会导致学生产生抑郁。
3、不良性格。一些同学意志薄弱,优柔寡断,在困难面前退缩,徘徊观望,经历的失败多了,人就会产生自卑,忧郁寡欢。
如何克服抑郁心理:
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应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抑郁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它可能是暂时的,产生这种消极情绪,是抑郁者消极认知的结果。如有的同学由于没考好,而一蹶不振,他认为没考好,就是不聪明,就不是一个好学生。其实这只能说明他的某门功课不及格,也许有客观的原因,如没复习好,身体不适等。以后通过努力,把这门功课考好,问题就解决了。要学会全面、辨证地看问题,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
其次,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一个人一旦拥有坚强的意志,他就会创造生命的奇迹。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屈折和困难,因此,苦恼、痛楚不可避免,关键是一定要在这苦痛中重新振作起来。同学们平时应多参加集体劳动,多做点家务等。这对锻炼意志都大有好处;同时还要树立必胜的信念。积极的信念会使人乐观向上、朝气蓬勃。必胜的信念,会使人始终充满斗志,充满积极乐观的精神。
此外,还应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感情。抑郁的人多是极力压抑自己的某种不满、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或是得不到表达,或是不会表达。须知,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所有情感的权利和必要。压抑只会造成郁闷。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只要表达得不过分,都会增进身心健康。
嫉妒心理
嫉妒是对他人的优越地位而心中产生的不愉快的情感。它俗称“红眼病”,是对别人的优势以心怀不满特征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青少年一方面由于心理发展不完全成熟,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交往范围日益的扩大,置身一种充满竞争的学校或社会环境,于是个别差异在相互交往中被突出了,由于而尼致的优越地位成为了他们追求的目标,羡慕他人的优势,激发起一个人的奋发图强的精神,这是积极方面,但也可能使人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由于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无力或不愿改变现状,于是就会对对方表示不满、忿恨,甚至加以损害。
青少年嫉妒心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工作。学业优秀、人际交往能力强、工作出色的人往往成为嫉妒的对象。
2、爱情。爱情是青少年开始接触的一个问题。爱情本是一种美好的情愫,然而却容易把双方烧得头脑发昏,走向嫉妒的极端。可以这样说,爱情与嫉妒是一对双胞胎。轻微的嫉妒可以促进爱情,一旦炉火过盛,则容易把爱情之花烧的枯萎,甚至导致杀人或自杀的严重后果。
3、才貌。才貌是指天生的智慧及外貌。优秀的才能和俊美的容貌容易使人得到幸福和成功,而才貌较差者则要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嫉妒心理便由此而生了。 嫉妒心理的发展有三个阶段:
(1)最早的程度较浅的嫉妒,往往深藏于人的不易觉察的潜意识中,如自己与某同学相处很好,对于他的优势名誉、地位等并不想施以攻击,不过每念及此,心中总会感到有一种淡淡的酸涩味。
(2)程度较深的嫉妒,是由强度较浅的嫉妒发展而来的。其标志是当事人的嫉妒心理不再完全潜抑,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显露出来。如对被嫉妒者作间拉或直接的挑剔、造谣、诬陷等。
(3)非常强烈的嫉妒,嫉妒者此时已丧失理智。向对方作正面的直接的攻击,希望置别人于死地而后快。这往往会导致毁容、伤人、杀人等极端行为。 嫉妒这种“平衡的情调对于卓直才能的反感”,常导致害人又害己的不良后果,青少年应学会理智地处理嫉妒心理。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1、正确看待人生价值。
2、发挥自我优势。
3、培养达观的人生态度。
4、密切交往,加深理解。
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有当自卑达到一定程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的正常进行时,才归之为心理疾病。在人际交往中,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较强的刺激;谨小慎微、多愁善感,常产生疑忌心理;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自卑心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心理上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其表现在:
1、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现实交往受挫,产生消极反应的结果。
2、生理上的某些不足引起消极的自我暗示。
3、对自我智力估计过低带来的消极暗示。
4、对性格与气质自我评价带来的消极的自我暗示。
自卑是心理暂时失去平衡的一种心理状态,对此可以通过补偿的方法来加以调适,这种补偿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的青少年明知自己能力不强,却故作姿态,甚至以奇异打扮来招人注意,借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空虚。这种消极的补偿方法,是不足取的。
而积极的补偿方法有:
1、正确对待失败。
2、增强自信。
3、“避己之短,扬己之长”。
孤独心理
又称闭锁心理,把因此而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离、孤单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青少年产生孤独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独立意识的增长。
2、自我意识的发展。由于青少年自尊心的增强,个人隐私的范围逐渐扩大,往往担心自己的某些方面会被人耻笑,于是便小心地在心中构筑起一道篱墙,锁闭自己内心的秘密。
独立意识是一种向外的力量,自我意识是一种向内的力量,它们与青少年生理、 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相互作用,导致青少年期特有的闭锁心理,并因此而产生出孤独感。深沉的孤独感会产生挫折感、寂寞感和狂躁感等,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所以,青少年应学会打破心理闭锁,消除孤独感。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放自我、真诚、坦率地把自己交给他人。
2、尽量缩小与同代伙伴之间的差异。
3、尽量增进两代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4、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5、建立正确的友谊观、恋爱观、婚姻观。
6、辩证看待孤独。
逆反心理
它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常会发现个别人就是“不受教”、“不听话”,常与教育者“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可能发生,且有多种表现。如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则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外,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持批判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客观方面,教育者的可信任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往往也会导致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反常心理,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其后果是严重的,它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蘼等。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
所以必须采取须效的对策来克制和防治其发生。
1、要重视复杂的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2、青少年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努力升华自我。
3、要改善教育机制。
4、要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