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发展三个时期?网络文学走过十个年头,正在走向第二个十年。回顾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三次比较明显的转型,这三次转型,分别代表了网络文学所处的言情、幻想和现实题材三个不同时期。
【网络文学发展】网络文学发展三个时期 未来网络文学发展趋势
网络文学走过十个年头,正在走向第二个十年。回顾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三次比较明显的转型,这三次转型,分别代表了网络文学所处的言情、幻想和现实题材三个不同时期。
网络文学发展三个时期
台湾网络写手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被公认为是中文网络文学的发端,这种说法不尽准确,但事实上的确是他的这部作品成为了网络文学走入公众视线的标志。大家都知道,《第一次亲密接触》是部浪漫言情作品,因此,网络文学的第一个时期,我将之称为“网络文学的言情时期”。痞子蔡之风蔓延到中国大陆之后,大陆也批量出现了网络写手,这其中,写言情小说的占了大多数。虽然一些作品风格区别于痞子蔡的纯情与浪漫,个性化色彩较浓,但当时中文互联网的言情小说领域,为痞子蔡的作品影响严重,也使得不同类型的言情作品被埋没了不少。
网络文学言情小说,给读者印象较深的还有《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八月未央》《彼岸花》《此间的少年》《与空姐同居的日子》等等。网络文学十年,产量最大的除了玄幻类作品,就是言情小说了。可以说,言情小说练就了网络作家最初的表达能力,开创了独具风格的网络语言。最重要的网络文学言情作家应该是宁财神和安妮宝贝。以《武林外传》编剧走红的宁财神,早期创作的言情小说,虽然传播度和流传面并不是特别广,但他却是将言情写作写得最具网络风格的。其文风有王朔的幽默、刁钻甚至贫嘴,但在词汇选择和情感表现上,已经与上一茬作家有了很大的区别。可以这么说,当年很多言情男写手,基本上走的都是宁财神路线。安妮宝贝的写作虽然是网络风格的,但是她的文字却是最接近传统文学表达形式的。她的文字有传统文学的典雅、考究和精致,能够让她的作品呈现出网络味道的,是她的小说发表渠道以及她通过小说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安妮宝贝本身就是网络中人,她的热爱旅行、喜欢独处、情感细腻,其实也是中国网络女性共同具备的特征,所以她的受欢迎也在情理之中了。三十的言情网络小说《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在网上走红,受到广泛欢迎。它的流行时期,其实已经处在网络小说的后言情时代了,但是它所展示的文字魅力,还是验证了网络言情小说之于网络阅读的重要性。《和空姐同居的日子》无论从标题到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囊括了言情小说的诸多特点。同时,它也是一部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的创新性作品。
网络言情小说的出现,更改了中文言情小说为上一代言情作家垄断的局面。事实也表明,在网络言情小说一路走红之后,传统言情小说的吸引力在逐步降低,从作者队伍的替换,到文体文风的替换,可以看到时代的变化,也可以发现人们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
《鬼吹灯》是网络文学十年发展到中期的时候出现的一部佳作,它引领了玄幻、探险小说,一举取代网络文坛的言情潮流,而迎来了网络文学最具想象力的时代。这种类型文学作品佳作迭出,《盗墓笔记》《小兵传奇》《诛仙》《星辰变》《盘龙》《飘渺之旅》《魔易乾坤》《歧天路》《白狐天下》《知北游》等等,数不胜数,我将之称为“网络文学的幻想时期”。
实际上除了上述十余部代表作外,幻想文学还有大量的作品存在,如果一一列出,那将是一份长到令人惊讶的书单。所以,我认为网络文学十年最大的成就,不是言情文学的转变,也不是现实题材作品的兴起,而是幻想小说。可以说,大量幻想小说的存在,让网络文学多了些底气。幻想小说虽然深受网络读者欢迎,却长期背负着来自传统评价体系的误读。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幻想小说的价值终会为大众所认识。我认为幻想小说直接跳过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而从《山海经》《聊斋志异》等一批古典文学名著中汲取营养,同时在表达方式上借鉴了国外幻想文学的外在形式,从文体到语言再到故事都实现了一次解放。最重要的是,幻想小说的风生水起,解决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即中国作家的缺乏想象力。我想,上述提到的每部幻想小说,在想象力方面,都不输于国外的《魔戒》和《哈利·波特》。只是,目前国内对于中国幻想小说的影视改编与包装的能力,还与好莱坞存在很大的差距,假以时日,这些幻想小说会成为银幕上的鸿篇巨制。
有人对幻想小说进行了分类,大致分为魔幻、玄幻、科幻、奇幻四个类型,据我了解,目前拥有这四个类型幻想小说作品最多、内容最全的网站是盛大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整个中文网络最精品的幻想小说,也集中在起点中文网。去年春节期间,来自起点中文网的《盘龙》击败刚刚走红的小沈阳,成为网络搜索关键词的第一名,就说明幻想小说的读者基础庞大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幻想小说的写作是高难度的,它远非天马行空随意抒写那么简单,幻想小说对于作者的想象力、长篇巨制的掌控能力、综合知识的提炼与融合能力,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分析成功的幻想小说代表作,会发现创作者还是能够跨越这一道道障碍,将幻想小说写得精彩纷呈。
幻想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一笔宝贵财富,由于产量巨大,所以难免泥沙俱下,但读者是最好的过滤器,他们能够懂得如何辨别作品的优劣,将好的幻想小说甄别出来。在网络文学慢慢转型到关注现实的路子上之后,幻想文学热难免会遭遇一段清冷期,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幻想小说作者能因此沉静下来,对自己的创作体系进行一次梳理,以图写出更具文学含量和阅读价值的佳作。
随着《宦海沉浮》《大江东去》等一批现实题材的小说走红、获奖,网络文学在它第一个十年的末期,迎来了“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时期”,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这意味着,网络文学在完成了它的起源、积累和繁荣之后,最终回归到了它的本质上来——关注现实。大家常说网络文学对现实关注得不够,那是因为网络文学出现的时间短,现在,网络文学拥有了足够多的读者,它完全可以实现从关注人的心灵到关注人的生存的转变。
网络文学的现实题材时代是何时开启的?
这可能要推算到《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流行的年份,这部小说虽然在形式上还属于言情小说,但它对现代人生存和心灵状态的关注,使得它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意义,它的流行,也催生了一大批关注现实的城市言情小说。但网络文学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现实题材作品,当属一部独家发表在起点中文网的《宦海沉浮》。目前,这部小说在网络上的点击量已经高达600多万,出版成书后也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好评。这部小说目前还没有结束,但字数已经达440万字,堪称皇皇巨著。这部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从现身到走红到出版,走的完全是网络小说的路数,它具备网络小说的表面特征,比如字数超长、作者身份神秘、点击率奇高,但它本质上又非常传统。首先它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文字间几乎找不到任何网络词汇;其次,在写作上比较扎实,不像通常网络小说那样爱卖弄文采;它更有对人性的深入探讨。通过它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不只是一群官场众生相,也有我们这个社会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独特习俗。尽管别有心意者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为官之道,但《宦海沉浮》不单是一本官场教科书,更是一本人生教科书。与《宦海沉浮》相媲美的还有一部来自晋江原创网的小说《大江东去》,前不久它获得了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这是网络小说第一次获得这个奖。《大江东去》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作品,小说用编年体的形式,以个人视角对1978年后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塑造出四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及整体的社会群像。
网络文学中的现实题材作品在显著增加,这和中国作协以及盛大文学等网络文学机构注重对现实题材创作的引导不无关系。为了提高网络作家对现实题材的把握能力,中国作协、《文艺报》和盛大文学联合召开网络作家作品研讨会,或举办网络作家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评论家、编辑家和作家为网络作者上课,有效地帮助他们解除了创作现实题材的诸多障碍。随着网络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文学在创作水准上的不断提高,网络文学成为主流文学的组成部分已是清晰可见的事情。现实题材的网络作品,将会改变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偏见;而现实题材的作品,也将为网络文学制造荣光。
网络文学发展的三个时期,转向和变化都十分清晰,也十分令人振奋。汉语文学在悠久的岁月中曾创造过无数次辉煌,网络文学将会为处在平淡期的汉语文学创作注入一支强心剂。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典的作品很有可能在网络文学中产生。
未来网络文学发展趋势
网络文学就是未来文学的主流,媒介革命赋予了它这一位置。
人类从口传文学到纸质文学到网络文学,这个脉络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中西鸿儒描述清楚。网络文学这个约定俗成的词汇,之所以能够成立并被长期沿用,关键就在它亮明了自己的媒介属性:网络,是这两个字让网络文学不至于沦为甲骨文学、金石文学、竹木文学、丝帛文学这样的生造词而贻笑大方。基本可以认为,甲骨、金石、竹木、丝帛在纸质之前,但并非当时大众生活的主流传播介质,主流还是靠口耳相传,所以它们在文学影响力上缺乏划时代的意义,这个局面到纸张、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互联网之后的书写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介质,这一媒介日益成为人们普遍使用和传播、交流的载体。拿传媒学者的口吻说,就是“互联网技术将成为社会的底层构架和标准配置,如同发动机和电力”。2013年,中国成年人的数字化阅读首次超越了纸质阅读,占50.1%,并逐年递增,这就是个媒介分水岭;电子载体和互联网迟早将以恰当的形式全面进入教育系统,与未来人口相伴相行,就像当年我们使用纸质教科书那样普遍。据此可以说,我们目前正处在“混合媒体”时期,即从一个旧媒介向一个新媒介过渡的丰富而紧张的国境线上。
所以,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品质的文学作品,只要能够在网络介质上写作、传播、互动、发行、盈利,都是网络文学。
这中间涉及一个巨大的争议点。目前来看,在中国讨论网络文学的人都把“网络文学”这个词缩小到网络(手机)收费阅读模式下的类型小说、通俗小说,这在我看来是缺乏未来性的“当下中心论”。换言之,就是因为没有把“过去—现在—未来”的三维眼镜打开戴上,所以犯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
从中国网络文学近16年的历史来看,网络作家、作品的潮流就换了好几茬。当我们回眸和梳理网络文学史及其代表作家、作品的时候,已经可以一目了然地比较出15年里文本的位移和差异,也可以看到萌芽于原初的各种创作形态怎样随着它的基础平台——文学网站——的变迁,有的壮大、有的迁徙、有的退出。
简单地说,安妮宝贝已然迥异于流潋紫,慕容雪村也不会再写《斗破苍穹》;就文学网站而言,当年红极一时的“榕树下”沦落了,但文艺范儿在“豆瓣”中得以延伸和提炼,类型化的“起点”、“创世”、“纵横”在资本的拥趸下,裂变后加紧谱写起他们三足鼎立的故事……变化,是主旋律,不因为我们统一称之为“网络文学”而没有起承转合。因此可以说,网络文学是发展中的文学,是蕴藏着各种可能性的文学,自它诞生之初就不是单调的“铁板一块”。
比如,2000年网易“.com文学”频道孙健敏的小说《*程序》,就是诞生期内出现的另一路网络文学作品。全文采用游戏结构,为读者(玩家)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阅读(游戏)方式,这和西方的网络小说,即“非线性的超文本”设想与实验更为接近。此类文本,大致还包括超文本小说、互动小说、定位叙事、场景作品、编码作品、生成艺术、动画诗和聚合等基本类型。只是这一支在中国目前阶段尚未发育。
所以,当下的网络文学主流——网络(手机)收费阅读模式下的类型小说、通俗小说,未必是将来网络文学概念的唯一核心。因为还有很多新的人群(部落)、新的思想、新的玩法还没有安营扎寨。
一些红极一时的“网络作家富豪”照样会出局;另一些今天的网络文学“大神”会从流水线上“退休”,谋求商业化以外的成功和发展,比如创建新平台、比如文学史位置;还有网络作家未必在网络收费模式下爆红,却可以走向影视改编、脱口秀;自然还有更多不追求在网络收费模式下“日更”(每天更新)、“周更”(每周更新)当码字民工的,却以在豆瓣等网站写作中短篇小说赢得小众拥趸;更多网络“微文学”将以微小说、微散文、微童话和诗歌的名义应运而生,产生“小而美”的美学效果和碎片化的便利传播;超文本、超媒体文学在动漫、视频、微电影、听书等等大发展的过程中酝酿着新的崛起……
正如大家都爱美食,口味却各有不同,未来网络文学会因为各种力量的萌动,更多年龄层、文化层的介入,出现“多极化”的格局,而非今天由资本推动的“单极化”。这倒有点像我们对国际关系的设计和想象。
只是无论怎样“多极化”,网络文学就是未来文学主流的判断不会改变。
迟早有人会像归纳唐诗那样,去归纳网络文学的初、盛、中、晚期。这同样是历史经验,只要我们对网络文学给予未来的允诺。
以我之见,目前的中国网络文学,还处于初级阶段。事实上,它粗糙海量和“哗众取宠”的姿态正好说明它刚刚开始,既需砥砺精进,也应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