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我国中医养生保健项目之一,它可以通经络、补气血、防治疾病等,对人体有众多好处。虽然做针灸对人体的好处很多,但是有些人却并不适合做针灸。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针灸养生的作用以及针灸养生注意事项吧。
【针灸养生】针灸养生的作用 针灸养生注意事项
针灸养生简介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
针灸养生法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进而补虚泻实,全面调整脏腑的机能。针灸可以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养生方法
针灸养生法能够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进而补虚泻实,全面调整脏腑的机能。针灸可以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依赖经络的传输布满全身,发挥推动、温煦、气化、巩固、防御、营养等作用。只有经络畅通,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进行,才能形泰而神安。通过一定的针灸手法,在腧穴部位进行适量的刺激,可以使阻塞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是针灸养生的作用机理所在。阴阳平衡是健康者的生理状态,针灸养生的目的就是调整和维系这种状态。针灸平衡阴阳、协调脏腑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合和针灸手法来完成的。针灸实践表明,采用一定的针灸方法,作用于手太阴肺经,可以益肺气、养肺阴;作用于手阳明大肠经,可以通气机、助传导;作用于足阳明胃经,可以和胃气、养胃阴;作用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健脾气、壮脾阳;作用于足少阴心经,可以益心气、补心血、养心阴、振心阳;作用于手太阳小肠经,可以清利小肠;作用于足太阳膀胱经,可以助气化、利水道;作用于足少阴肾经,可以滋肾阴、壮肾阳、补肾气;作用于手厥阴心包经,可以护心神、益血络;作用于手少阳三焦经,可以调畅三焦气机、促进三焦气化,使五脏六腑得以濡养;作用于足少阳胆经,可以清利胆腑;作用于足厥阴肝经,可以疏肝气、补肝血、养肝阴、平肝阳;作用于任脉,可以调理阴经;作用于督脉,可以调理阳经、
针灸养生应用原则
1、掌握养生防病时机
掌握养生防病时机,直接关系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大致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1)注意日常保健:对于健康人,可在平常用针灸防病强身,益寿延年。如宋·窦材《扁鹊心书》指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等穴,可以壮阳助元、强身健体。
(2)注意早期预防:在病症早期,当显露某种先兆时,即用针灸预防也是针灸养生的重要内容。如唐·孙思邈《千金翼方·针灸下·痈疽第五》中提到凡卒患腰肿、附骨肿、痈疽、节肿风、游毒、热肿,此等诸疾,但觉有异,即急灸之愈。实际上早期预防不仅适用于这类急性病症,而且也可有效地阻止多种慢性病及疑难杂症的发生和发展。
(3)注意因病而异:针灸养生还包括对于一些时作时止的病症,或有不同病史的个体在疾病的缓解期进行保健养生。对此,早在《素问·刺疟》中就有凡治疟,先发如食顷的针刺预防疟疾的记载。还比如对患有支气管炎、哮喘等症的个体,采用冬病夏治之法,施行三伏灸,能起到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4)注意三因制宜: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肋,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学痹,其治宜微针。此为因地制宜,此外尚有因时制宜、因人制宜。
2、安全有效少有痛苦
鉴于养生保健的对象多为健康、亚健康人群或病证轻微的早期患者,所以应尽量选择相对来说安全有效而痛苦较少的针灸刺激方法。具体要求有如下三点。
(1)刺激方法要适宜:宜多采用艾灸、穴位激光照射、穴位磁疗法、穴位敷贴疗法以及耳穴压丸法等不易出现意外事故且无痛苦或痛苦较轻的方法。如用毫针亦宜细针、浅刺,艾灸多采用艾炷灸中的隔物灸、艾条灸的温和灸以及针灸结合的温针灸等。
(2)穴位选择少而精:养生保健的针灸法,每次取穴不宜过多,一般以每次不超过3-5个穴位为原则。如要调理整体机能者,可选几个穴位为一组,以增强其效果。在实践中,可酌情而定。
(3)刺激量小强度轻:针灸养生施用针灸手法时,应尽量采用刺激量小、刺激强度轻、刺激时间短、损失度小、容易接收的方法和手法,以既能使对方接受又可达到养生保健目的为原则。
针灸养生禁忌
对于某些身体情况,如过饥、过饱、酒醉、大怒、大惊、劳累过度等情况时,或孕妇、身体极度虚弱者,则不宜针灸。对伴有某些疾病,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
针灸养生作用
1、溫通经脉行气血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溺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运行循经脉流行,方可营运周身,濡养机体,而灸法其性温热,可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恰如《素向·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则以温热通经脉而行血气。
2、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有强壮元阳、防治疾病的作用,《扁鹊心书》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陌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其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3、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中云:“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濡养全身,还可达到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4、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而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