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鸣乐器是借气流发声的简单乐器,发展至今,种类、形制繁多,遍布世界各地,用途广泛。按发声原理,人体本身即具有边棱音和簧管这两种器官,管乐器可说是人体发声器官的延伸。那么,气鸣乐器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较具特色的气鸣乐器盘点吧!
气鸣乐器有哪些
1、唇振气鸣乐器:牛角、铜角、刚洞、海螺、鹿笛、长号、筒钦、铓筒、布巴……
2、嗓振气鸣乐器:合欢箫……
3、边棱气鸣乐器:胡笳、壮笛、乃依、横笛、横笛、短箫、筒箫、鼻箫、斯布斯额、鹰笛、骨笛、吐任、直通箫、布利亚、巴葛丢冬、列都、笛朽篥、库洛、双管鼻笛、扎令、阿乌、笛老挪、泥哇呜、狍哨、筹……
4、吹口气鸣乐器:夜箫、侗笛、塞箫、奖、瓦格洛、雄林、苏奈依、嘟噜、低音嘟噜、太平箫、嘎嗦、五月箫、筚箫、筚笋、勒绒、姊妹箫、双管侗笛、波晓呼、决篥杰……
5、单簧气鸣乐器:巴乌、筚、筚相、苗笛、芒筒、竹叶笛、马布、筚鲁、寸笛、咚咚亏、笔管、大嘀珑、筚多喝、波芦、筚建、利列、利罗、笛列、筚尔、筚朗布浪、芒笛、美都、其篥、双管巴乌、双管筚朗叨、筚总、决列、双管竹叶笛、双管马布、菲察克、筚达、葫芦笙、芦笙、排笙、木叶……
6、双簧气鸣乐器:巴拉曼、波伯、细筚篥、小闷笛、苏尔奈、长唢呐、嘉令、波列、苗族唢呐、白族唢呐、彝族唢呐、拜、勒尤·勒浪、洞巴、阔诗乃依、双筚篥、长积、双管闷笛、咪咪、双勒浪……
较具特色的气鸣乐器盘点
胡笳
又称:潮尔、冒顿潮尔
胡笳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地区。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两手食指、中指分别按放三个音孔。上端管口贴近下唇,吹气发音。可发出十二度的五声音阶。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演奏技巧独特,擅长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
横笛
发源:汉武帝时
笛子也称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唐代称横吹,是没有笛膜的,唐代只有箫管上才有膜,宋元以后这膜就移至横笛上,而箫管就不再贴膜了,如今只有朝鲜箫才贴膜。一般说,膜孔大,发音厚实,膜孔小,发音则相对尖细,因此,膜孔是影响笛子音色的关键问题之一。
短箫
朝鲜语:单扫
传统短箫多为竹制,也有用空心木制诈的,上端开一吹孔,管身上开有5个按音孔,下端有一个出音孔。建国后改革制成的加键短箫,长34.5厘米,口径1.2厘米,管身用两节竹管由铜插口套接而成,并可调节音高。演奏时,头部需左右摇动,以使吹入管内的气息有所变化,而形成幅度较大的颤抖音,别具特色。
鹰笛
别名:骨笛,鹰骨笛
鹰笛有两种,一种是藏族鹰笛,另一种是塔吉克族鹰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全长24厘米~26厘米、管径1.5厘米左右,管内中空无簧哨。演奏时,左手中指按上孔,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下两孔。管身竖置并稍微向左或右倾斜,嘴含上口,用舌尖堵住管口一半,吹气 冲击管壁 ,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并通过手指按孔而发音。
骨笛
代表乐曲 :《春播》,《上山》
骨笛是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骨笛音色高亢明亮,与口哨声维妙维肖。传统的鹰笛都成双成对,塔吉克族人民常用一只鹰的一对翅膀骨,做成两支左右相衬,大小和开孔完全一致的一对鹰笛,吹奏起来,音调也完全相同,好像一对孪生娃娃,颇富民族风采。
笛老挪
汉族称:土洞箫
笛老挪流行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县彝族支系仆人聚居地区。通体用粘土和泥捏制焙烧而成,外形呈梨形或葫芦形。发音低沉,音色优美柔和,经焙烧的陶制笛老挪,音量较泥制者为大,音色也较明亮。笛老挪是季节性较强的乐器,根据彝家风俗和农事活动的忙闲而吹奏,一般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二、初三开始吹奏,表示一年之始、新春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