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学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仅次于中医中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浩瀚的医学文献,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出了重要贡献。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人民在与自然和各种疾病进行斗争中,积累了治疗各种疾病的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藏医药的特点吧!

藏医药现状以及传承意义概述 藏医药的现状如何

藏医药学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仅次于中医中药而有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浩瀚的医学文献,几千年来为我国藏区人民的健康和繁衍昌盛出了重要贡献。

西藏的药材资源丰富,药用动植物有1000多种,占全国药用动植物种类的65%-70%,常用的中草药有400多种,主要有虫草、贝母、天麻、红景天、雪莲花等。以西藏药材为主要产料生产的藏药品种达到350多个,形成一大批传统名贵藏成药。

藏医的起源

藏医藏药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人民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并掌握了其用于治病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据《玉妥·云登贡布传》记载,西藏最早流行的一种医术叫'本医';当时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主要靠三种疗法,即放血法、火疗法、涂摩疗法来治病。同时,还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疗外伤等等原始简单的办法。

公元四世纪,天竺国(今印度)的著名医学家碧棋嘎齐和碧拉孜入藏,传播了《脉经》、《药物经》、《治伤经》等五部医典,对'本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公元六世纪以来,从内地传来了医学和天文历算;七世纪,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四百零四种病方,五种诊断法,六种医疗器械'以及四种医学论著如《门介钦莫》(即《医学大全》)等。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时又带来了许多医药人员和医学论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译成了藏文,如《索玛拉扎》(即《月王药珍》)等等。同时,藏王还请了印度、尼泊尔医生入藏,结合高原古老的医学,编辑整理了大量的医学经典著作,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

藏医认为宇宙是由小五行(金、木、水、火、土)和大五行(气、火、土、水、空间)组成,小五行在人体则指心、肝、脾、肺、肾;大五行则包括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都依赖大五行的运行。'隆'(气),'赤吧'(火)、'培根'(水、土)是构成人体的三大元素(三因学说),任何一个元素的盛衰都会引起疾病发生。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

藏医的发展

玉妥·云登贡布(708~835年)是吐蕃王朝时期最杰出的医学家,曾担任过赞普的御医,是藏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他结合中外医学成果,编著了三十多部医学论著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藏医体系。

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14世纪以后,藏医药在学术上分为南、北两派。他们分别总结了北部高寒地区和南部河谷地带的多发病及其治疗的经验,各有特点。两派的学术内涵各有所长,互有交叉。南、北两派均为藏医学的组成部分。

十八世纪以后,著名医学家第玛·旦增平措广泛收集药物标本,编著了《晶珠本草》,收载藏区药名两千余种,对药物的形态、性味及功能等均讲述得十分详细。

公元191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创办了'门孜康'(医算局),广招门徒,教授医药理论,对藏医藏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藏医药特点

1、藏药使用的主要特点

藏药的使用与藏医的理论体系紧密结合。由于藏医诊断最终将'隆'(气),'赤吧'(火)、'培根'(水、土)三症归结为寒症、热症两大类型,故藏药方剂亦按其性质将药区分为热性、寒性两大性能。藏医在治疗寒症时用热性药,治疗热症时用寒性药。

2、藏药按性、味、效分类

藏药按八性、六味、十七效来分细类。八性将藏药分为轻、重、润、糙、锐、钝、凉、热八种性质;六味将藏药分为甘、酸、苦、辛、咸、涩六种味道。他们认为,甘可滋补,酸助消化,苦可降火利胆,辛能除湿去寒,咸能温胃去虚,涩可调合诸味;十七效将藏药归纳出柔、重、温、润、稳、寒、钝、凉、软、稀、干、干枯、热、轻、锐、糙、动等十七种效能。如'龙'病中有种病的性质属'轻',表现为心神不定,神情恍惚,藏医则采用'重'效能的药物去治疗。余此类推。

3、藏医重视藏药的加工与炮制

通过炮制的藏药,不但能消除或降低毒性,而且可适当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借以提高药物的疗效。主要炮制的方法有三种:火制法、水制法和水火合制法。藏医治病的剂型主要有散剂、水丸剂和汤剂、膏剂、脂剂五种。他们把制好的药物按病人症状分别配制成散剂、丸剂、膏剂、脂剂,让病人服用,非常方便。

藏医药的主要流派

1、藏医药·拉萨北派藏药水银洗炼法和'佐塔'工艺

拉萨北派藏医药是藏医药的主要流派之一,'水银洗炼法'、'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是独具特色的药物加工技法。

藏医'水银洗炼法'简称'水银加工'或'佐珠钦莫',藏族人民把'佐珠钦莫'称之为藏药的宝中宝,是藏族历代名医把含有剧毒的水银经过复杂的特殊加工炮制后,炼制成无毒而具有奇特疗效的药中之王'佐塔'。作为藏药材重要的加工方法和藏药实践的惟一精华,千百年来历代藏医药学者都非常重视该技术的实践与传承,并代代相传,使此技术至今得以发扬光大。水银加工的实践方法始载于公元8世纪玉妥宁玛·云旦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中,并在珍宝药'仁青常觉'丸的配方中有较详细的阐述。13世纪末,大圣邬坚巴·仁钦贝成功地进行了'水银洗炼'的冷热处理及祛毒等整个实践操作,并编著了《制水银论典》等著作,开创了藏药'水银加工'系统完整的实践操作,为'水银加工'的普及和弘扬作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后经贤者噶玛巴·让琼多吉、苏喀·年尼多吉、贡珠·云丹嘉措等著名藏医药学家的不断实践和传承,使这一藏医药文化的精粹得以世世相传,继续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水银洗炼加工后的'佐塔'是配制名贵藏成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藏医药的使用中有悠久的历史,经过了近两千年的临床实践验证,应用面广,使用量大,是藏药中的极品,并具有延年益寿、强身壮体、减毒增效等功效。

藏药仁青常觉配伍技艺本品成方于公元8世纪,始载于藏医经典巨著《四部医典》,是根据藏医学原理,选用生长在世界屋脊特殊生态环境下的天然、珍贵、稀有藏药材,并采用现代科学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法精制而成。经一千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本品对陈旧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胆等疾病具有独特疗效,沿用至今,以它的独特功效,驰名于中外,备受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广大患者的高度评价。此方由一百二十多种西藏特有的天然动、矿、植物配伍而成,全国十多家藏药企业都在生产销售,其中多数药材资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药物出现种群衰退甚至面临灭绝。为此,从藏药'仁青常觉'配伍和技艺出发,尽快保护和再生利用仁青常觉配伍中濒临灭绝的一些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2、藏医药·甘孜州南派藏医药

藏医药有近两千三百余年的历史,是藏族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不断积累完善而形成的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独特治疗方法和浓郁民族特色的医药学体系。在历史上藏医药形成南北两派,甘孜州是藏医药的发祥地之一,南派藏医药的故乡。

历史上把以康巴为中心的藏医药称为南派藏医药。康巴地区包括四川甘孜州、云南迪庆州、西藏昌都地区及青海玉树州,总面积55万平方公里。

藏医药学到公元12至15世纪,产生了以向巴·郎加扎桑为代表的北派藏医药和以宿喀·娘尼多吉为代表的南派藏医药。南派藏医药经过杰巴泽翁、释迦汪秋、五世达赖喇嘛、达姆o门然巴洛桑曲批等藏医药学家的继承和发展,一直到司都·确吉迥列,南北派藏医药学才逐渐合而为一,而南派藏医药一度成为藏医药中坚力量,领导了整个藏医药学的继承、发扬。以嘉央·青则江布等为杰出代表的19世纪初南派藏医药学家,使藏医药有了空前的发展。

传承价值

藏医药学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藏族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同时,对保护人们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环境恶化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其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面临的无奈,人类越来越认识到藏医药对健康保健的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更进一步证实了藏医药学对人类健康保健、疾病预防的科学价值。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西藏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 携你赏藏戏 跳锅庄舞 识西藏

西藏吉祥八宝有哪八宝 西藏吉祥八宝简介

尼木三绝包含哪三绝 西藏传统技艺尼木三绝概述

锅庄是什么意思 藏族舞蹈 藏族锅庄舞概述

玛尼石有什么用 玛尼石的传说以及玛尼石的意义概述

藏式门窗有什么特点 独具魅力的藏式门窗介绍

西藏有哪些传统风俗禁忌 西藏生活习俗禁忌介绍

西藏宗教文化概述 西藏名寺盘点 西藏主要有哪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