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体内的一道“防护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在确诊病因前就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长。当宝宝发烧时,妈妈们莫慌张,只要了解了正确的护理,就可以从容以对。

【宝宝发烧】遇到宝宝发烧,宝妈莫慌张

发烧,体内第一道“防护墙”

宝妈们首先要认识到发烧本身对宝宝是有益的,发烧它只是一种症状,是体内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发烧时,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激活”,新陈代谢增快、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这些免疫反应,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发烧是体内的一道“防护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如果在确诊病因前就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病得更重,病程更长。

所以,当宝宝发烧时,妈妈们莫慌张,只要了解了正确的护理,就可以从容以对,因为有时,发烧,也不全是坏事。

发热的分度

宝宝发热的分度目前尚不统一,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以下标准:

37.5℃~ 38℃为低热

38.1℃~ 39℃为中度发热

39.1℃~ 40.4℃为高热

40.5℃以上为超高热

学会做物理降温

如果宝宝体温较高,处于低热、中度发热时,就没有到吃退烧药的程度,可以做物理降温。

具体方法:用温水蘸湿毛巾,拧得稍干后,给宝宝擦脖子、胳膊、前胸、后背、 大腿等部位,位于肘窝、腋窝、颈部的大血管部位要多擦 几下,以微红为适度。也可将冰袋或冷毛巾放在孩子前额, 降低脑部的耗氧量,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 不要用酒精擦浴降温,因为宝宝的皮肤娇嫩,酒精容易吸收入体内,会引起宝宝烦躁、哭闹。

区别长牙引起的发烧

对于一周岁以内的宝宝,因为宝宝长牙,是容易出现中度发热的状况,但是一般宝宝白天的精神状况良好,遇到此种情况妈妈只需要保持观察,留意宝宝体温的变化。只要不是在高热范围以上,妈妈则不用担心。

病因不清莫急于退热

专家建议家长,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初起症状,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先不要急于为孩子退热。发热表现是用来作为诊断疾病、评价疗效和估计效果的重要参考。因此,在没有搞清楚发热的根源是什么的时候,如果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不但退热药本身会有副作用,而且挫伤了机体的自然防御能力,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使病程延长,并且可能因退热而掩盖了症状,造成原发病的诊断困难,延误治疗。

发热家庭护理法

1)休息

小儿发热需卧床休息,室内环境应安静、温度适中(18℃~25℃)、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如果出汗多,要及时为孩子更换干净衣服,并用温水擦洗。

2)喝水

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

3)饮食

宝宝发热时,新陈代谢加快,营养物质的消耗大大增加,体内水分的消耗也明显增加。同时,在发热的时候消化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消化功能明显减弱。因此,宝宝发热的饮食应以供给充足的水分,大童可补充大量维生素和无机盐,供给适量的热量和蛋白质为原则。饮食应以流质和半流质为主。

Tips: 4个月以下的宝宝不宜用退热药,只需多喂水并适当减少衣服散热即可,如果体温降不下来,要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目前不主张肌肉注射解热剂,因其可能引起局部感染或臀肌萎缩、坐骨神经损伤等。尤其是安痛定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后还可产生急性粒细胞缺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