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开设幼儿园课程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自发的去听、去看、去嗅、去摸、去感受环境。一般来说,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有教具操作课、文化类课程、主题课这三大类,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园课程设置理念是什么 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1、教具操作课

教具包括日常生活训练类、感官类、学科类(数学、语文)、科学类、文化类。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教具,教师给予个别指导。教具操作课程完全实行个体教学。儿童通过操作教具(工作材料),在感官上获得体验,经由教师的指导上升到对秩序的认识,再经由对秩序的反复体验,上升到对逻辑的认识,从而一步步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过程。

2、文化类课程

主要有动物、植物、人体课;语言、概念课;手工、美术课;社会实践课;共享自然课(以户外活动和游戏方式进行);等等。这些课程通常是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以建立概念为主,全部使用实物教学。这部分课程能够满足孩子对直观的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探索,也丰富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3、主题课

每天上午,我们给孩子安排半小时的主题课,内容包括阅读、安静练习、走线活动、经典体操(健脑操)、主题讨论。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孩子安排故事阅读,书籍由幼儿园提供,内容由孩子选择,通过阅读帮助儿童发展语言和语言思维。主题讨论包括礼仪、日常生活习惯和幼儿园规则的执行等等。如“如何打喷嚏”、“如何开门”、“如何洗手”、“如何向别人表达爱”等等。主题课的内容是由幼儿园集中选择的,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则由教学主管另行安排。如幼儿园有特殊孩子时,就会安排孩子讨论如何关照特殊孩子。通过每天的主题课,使孩子们学会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会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交往。

幼儿园课程设置理念是什么

每个幼儿园的课程设置,都体现着举办者的教育理念。从儿童的心智发展阶段上看,其智能发展的起步是感觉的发展,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此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就侧重于给孩子提供让他去听、去看、去嗅、去摸、去感受环境。当我们给儿童提供了这样一个充分的环境以及材料之后,儿童就会自然的展现出智能的需求,而每一个孩子的智能都是与生俱来的。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同样,儿童发展的过程也不再是教育者施加教育的过程,而是一种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正因如此,蒙特梭利给教师的定位是科学的观察者,我们在这里加上:科学的工具提供者和科学的概念查阅者。

儿童的感官发展和感觉的获得,不是由教师教授的,而是通过他自己和实物的接触获得的。教师(或成人)能做的仅仅是将儿童的感觉引向概念,并提供普适语词。当儿童看到、摸到、听到、品尝到、闻到的时候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不能由教师的口授产生的。例如,当儿童摸到粗砂纸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一个感觉,而此时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儿童建立一个概念:粗糙的;当儿童品尝甜味、苦味、辣味时,只要老师给出甜、苦、辣的概念就帮助儿童智能发展了。教师就是在儿童不断获得感觉的过程中,为儿童准备一个充足的环境、提供儿童学习所需的材料,进行适当的帮助性的引导,并使儿童从中形成科学家的人格。

申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证明有效,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