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处于人体中部,是人体重要的连接点,各种脏器都藏于腹部内,是维护健康的重要部位。那么腹部按摩的作用有哪些?腹部按摩方法是什么?下面来看看腹部按摩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腹部按摩的好处
腹部位居人体中部,全身除心脏和肺外,其余脏器均藏于腹内,全身有诸多经脉循行及汇聚于腹内。腹部的保健按摩,不仅对局部起保护作用,而且对全身各组织器官都起到调整和相互协调的作用,还具有舒肝理气、健脾和胃、益气升阳、补肾固涩、理气调经的功效,对脾、肝、肾均有保健作用。同时,对消化不良、膈肌痉挛、腹部脂肪堆积综合征、月经不调、遗尿、阳痿等疾病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中医专家指出,腹部按摩的原则是,实证时应该顺时针方向按摩,是为了泻,虚证时应该逆时针方向按摩,是为了补。一般保健养生所采用的按摩腹部的方法最好是平补和平泻的手法。
腹部按摩的手法
中医专家建议,一般养生所采用的摩腹法最好是平补和平泻的手法。平补法就是“一逆一顺”各绕脐摩腹100圈;平泻法则是“一顺一逆”,按摩方向应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长方向,轻缓地、有韵律地耐心进行。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5分钟左右,在毛孔张开时按摩效果最佳,所以最好在洗澡后按摩。摩腹时,可用全掌施力,也可只用大鱼际接触腹部,若双手重叠按揉,则推拿力量大,效果更佳。摩腹前注意排空小便,肿瘤或急腹症患者禁止摩腹。
另外,腹部按摩手法还有二指叠按法及波浪式推压法,通常选取关元穴、天枢穴及中皖穴。患者仰卧,解开衣扣和裤带,首先用推压法从上腹到小腹3-4遍,然后以叠按法施于中脘、左天枢、关元三穴,每穴按2-3分钟,每按一穴后施推压法2-3遍。轻重以病人舒适为度,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1次。饭后或特别饥饿时不宜进行按摩。患有其他慢性病者,在按摩1个月后要间断几天,长期坚持有减肥效果。
腹部按摩具体步骤
(1)做收腹提肛运动2分钟;
(2)推腹法:
一般选择在晚间入睡前和早晨起床前(勿在过分饥饿或饱餐的情况下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露出腹部,腹肌放松,双膝屈曲,精力集中,双手叠放在腹部,均匀着力,速度适中,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围绕肚脐外、中下脘、双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做环形按摩以肚脐为中心,围绕着中脘、左大横、关元、右大横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摩腹10—15分钟,再围绕着中脘、右大横、关元、左大横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摩腹10—15分钟使患者腹部微微变红发热,按摩的同时做腹式呼吸;
(3)点腹法:
用拇指指腹置于穴位处,轻轻揉按使感觉局部酸胀感,每个穴位按摩3-5min,所点穴位为中脘、天枢、大横、关元、气海穴;
(4)做收腹提肛运动2分钟即可。每天晚上睡前进行上述按摩30min。
选用合理的穴位,“中脘”为腑之幕穴有双向调节胃蠕动功能,使患者有饥饱感能控制进食量;
“天枢”有活血祛瘀的功能,亦有双向调节肠蠕动功能, 临床既用于治疗便秘又用于治疗便溏、腹泻,改善肠道的内环境,改变肠道吸收功能,改变“肠-肝”病理条件。中脘配合天枢有健脾理气化痰, 调畅三焦气道作用。
“大横” 大横为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有除湿散结,理气健脾,通调肠胃的作用;
“关元”为小肠募穴,主益气固本,助气行水,配合“气海”补益肝肾,引气归原之功,气旺则脾健,脾能胜湿。
以脐为中心的上述诸穴相互配合共奏健脾祛湿之功。以点穴配合摸腹的手法,加强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在增加腹肌及平滑肌的血流量,疏通经络的同时,还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缓解糖尿病患者胃脘胀满、纳差、大便不调等的临床症状;且直接作用于腹部皮下脂肪,减少腹部脂肪,进而辅助治疗脂肪肝。
此按摩法简单易学、安全性高、不受外在条件制约、适用患者群体大。
穴位定位
中脘:脐上4寸(脐与剑突两线的中点)。
大横:脐旁开4寸(肚脐两旁,乳头直下)。
气海:脐下1.5寸(脐与关元连线的中点)。
天枢:脐旁开2寸(肚脐与大横两线的中点)。
关元:脐下3寸以脐为起点的下腹部,则小拇所在的边缘即为该穴)。
腹部按摩注意事项
1、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健身效果。
2、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扩散或出血。
3、提醒女性朋友注意的是,腹部按摩适宜在饭前或睡前进行,手法以柔软舒缓为主,体位可采取坐式或仰卧式,应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另外,消化道出血或炎症期间,不适合进行腹部按摩。
4、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