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在牧区,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烤肉、烧肉、肉干、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其中手抓肉最有名,四季都可以食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内蒙古的饮食文化吧!
一.内蒙古各地区的饮食文化概括
蒙古族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产发展状况的差异,在饮食习惯上也不尽相同。在牧区,蒙古族以牛羊肉、乳食为主食,史书以“游牧民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来形容游牧生活形成的饮食习惯。烤肉、烧肉、肉干、手抓肉均为蒙古族家常食品,其中手抓肉最有名,四季都可以食用。而吃全羊则是宴请远方宾客的最佳食品。
在农区、半农半牧区,蒙古族因与汉族杂居.所以饮食习惯已逐渐与汉族大体相同。农区的蒙古族主食以玉米面、小米为主,杂以大米、白面、黄米、荞面、高梁米。随着温室、塑料大棚的普及,农区蒙古族食用蔬菜的品种不断增加。在菜肴烹制上,农区以炖、炒为主.也加以烧烤,吃些牧区食品如手抓肉、奶制品等。蒙古族农民多保留了牧区的好客习俗,来了客人要先敬茶,无茶或不沏新茶皆为不恭,而且以“满杯酒、满杯茶”为敬,不同于“满杯酒、多半杯茶”的汉族习俗。
内蒙古是个天然牧场,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占全国总草场面积的 1/4 以上,居全国五大牧场的第二位。是发展牧业的最好基地,适于马、牛、羊、驼等各种牲畜的饲养。银色的兴安岭林区又是野生动物的天然宝库。据有关方面调查,那里有鸟类 360 多种,兽类有110多种,其中有些还是闻名世界的珍奇动物。所以内蒙古除有独具特色的牧业外,狩猎业也很发达。这样,“以乳肉为主”就 形成了独特的内蒙古草原的饮食习俗,出现了一些特殊的食品,如“蒙古八珍”和“成吉思汗火锅”。
随着历史的发展,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科尔沁草原(它是东北松辽平原的 一部分,也你辽嫩草原),自清朝中叶以后,随着“移民实边”政策的实施, 种植业逐渐发展起来。西部地区的土默川、河套地区的农业则更为发达。由 于粮食的出现,内蒙古饮食结构有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
从内蒙古生产、生活状况看,这一地区的饮食习俗一般可分为:
林区:“金鞍宝马”的银鬃部位是内蒙古东北的兴安岭林区。这就是《蒙 古秘史》上被称为“林中百姓”所居住的地方。今天居于这里的多是鄂伦春、 鄂温克族猎民。鄂温克人以猎获的野兽肉为主食, 肉一年不断,其它如熊肉、野猪肉也经常可以吃到。他们的饮料是驯鹿的奶。
鄂伦春人喜欢肉食,食肉方法也很多,但最有特点的是烤肉。通常是将木棍削尖,把肉插上,烤到焦黄散发出肉香时即可食用。他们特别喜欢吃生 狍肝和不十分熟的肉。
到了夏季,猎获物食用不完时,便把肉晒成肉干。晒肉的办法是把肉条 晒到半干,切成小块;或先把肉切成小块,煮熟晒干,再用木头作架子,用 蒿秆做帘子,将肉干放上,底下烧木柴,用烟熏肉。这样加工后,肉不腐烂。
这些吃法虽然原始一些,然而具有特殊风味。这里的“篝火宴”、“飞 龙宴”,都是猎区招待客人的特殊食法。篝火宴用肉因是刚刚猎获宰杀的, 非常新鲜。参加簧火宴的人们在野地里席地而坐,一边烧烤饮酒,一边领略 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别有一番风味。
牧区:处于“马鞍”部位的是蒙古草原牧区。因为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 业生产,饮食中肉类和乳类占主要部分。史书记载,北方游牧民族“四季出 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13 世纪成吉思汗西征时,行军也不带粮食, 以乳肉充饥。牧区主要饲养马、牛、羊、驼。建国十周年时,内蒙古锡林格 勒盟曾公布了一个统计数字:“10 万比 750 万”,说的是锡盟有 10 万人口, 而大牲畜达 750 万头。
由于内蒙古特殊的历史、地理条件,草原牧区的饮食特点为:
(1)以乳、肉为主。
(2)适于游牧生活,即使是远行“走敖特”(即游牧),遇到暴风 雪不能用火时,也有炒米和肉干、奶干可食。
(3)经过长期演化,牧区也形 成了一套独特的饮食习俗,其食品就是在当代社会高规格的盛大庆宴上,也 不失为美味佳肴。
农区:内蒙古农区是从牧区演变成的,是以牧区为邻的农区,有的本来 就是半农半牧区。它既吸收了其他农区的饮食风俗,又保留了塞北牧区的饮 食习惯。其特点:
(1)因它是以农业为主,故主食亦为粮食。其面食主要为 苞米(玉米)面,也有一定数量的黄米(黍米)面和白面。米以小米力主, 又有少量大米。
(2)菜肴与北方农村大体相同,平日多炖菜,节日也要煎煎炒炒。
(3)由于它邻近牧区或是从牧区发展来的,故保留了一定的牧区饮食 习惯。有条件的农户也养乳牛,喝牛奶。节日也杀羊吃手把肉。但多数农户 只是在过节日或来了客人时,才烀些肋骨肉,吃手把肉。有的农户虽无奶, 但有时也要用掳麻籽豆腐代替牛奶做蒙古食品——牛犊汤吃。
内蒙古菜点特色主要体现在蒙古族的菜点风味上。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原料。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着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
内蒙古着名的菜点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抓羊肉、奶菜、羊奶、马奶酒、莜麦面、资山熏鸡、肉干、哈达饼、蒙古馅饼、蜜麻叶、德兴元烧麦等
二.内蒙古有哪些特色食品?
1.奶茶:
民族习惯是咸味的,为照顾来往的游客,也有了甜味的。现在市场上主要是粉装的包装产品,直接用开水冲调,味道会比熬制的要重。但在家里还是会用砖茶对牛奶慢慢的熬。游客到了正宗的奶茶馆还是会喝道熬制的。喝奶茶时有很多相搭配的东西:黄油、炒米、奶皮、奶豆腐、牛肉干、果子。可以把它们全放到熬好的奶茶里,每一种都和单独品尝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外地人不习惯可以当佐餐吃,建议除黄油外每样都放到碗里一点更好喝。
2.牛肉干:
一般超市和特产店都内买到,但不要买像糖一样包装的肉粒,那些不是正宗的。即使买袋包装的也要买程长条状,很干很硬的那种。多是原味(咸),很少有其他口味。由于牛肉干的制法对肉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好一点的牛肉干都上百元一斤。饿时吃一条比巧克力营养多了。
3.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4.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达斡尔蒙古考》中载道:“餐品至尊,未有过于乌查(即烤全扬)者”。烤全羊蒙语称“昭木”。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也是元朝宫廷御宴“诈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蒙古族这种传统而古老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以前只供蒙古贵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现如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草原饮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绚烂的明珠。
5.驼掌:
骆驼全身都是宝,尤以驼掌最名贵。驼掌即四只大似蒲团的软蹄。因为它是骆驼躯体中最活跃的组织,故其肉质异常细腻富有弹性,似筋而更柔软。驼掌营养丰富,历来就与熊掌燕窝猴头所齐名,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古代宫廷御膳用的“北八珍”,驼掌即为其中一珍。 由于驼掌珍贵,均被内地星级宾管订购,即是被誉为“驼乡”的额济纳豪华宴会上,也是很少能够品尝到的。
6.马奶酒:
当您在额济纳草原,作为尊贵的客人,应邀参加重大的节日活动,礼仪小姐唱着动人的祝酒歌,给你敬献上银碗装满的美酒时,您不要犹豫更无需自愧酒量的不足,您一定要将这千杯万盏也不醉人的美酒饮不。因为,这就是草原是最享有盛名的奶酒,这是就是装潢蒙古民族情深似海的奶酒。 酿制奶酒的历史由来已久,也是蒙古族的拿手技艺。它醇香浓烈,营养丰富,饮之兴奋不易醉,可谓酒中之绝品。
7.羊杂碎:
特色早点之一,是清真食品,由羊的内脏制成,偏辣。和馒头、焙子一起吃。
8.焙子:
特色早点之一,面食,和饼很相似。好的焙子多层、有酥油香。种类有:牛舌(形状相似)、油旋、咸味、白糖、红糖、酥焙子、白焙子。别的地方吃不上啊。
9.烧麦:
与其他地区也有很大区别,正宗口味是纯羊肉馅,不像饺子馅种类繁多。蘸醋和辣椒末吃。
10.焖面:
菜快出锅时把面放在菜上焖熟。比较干,也是特色之一。一般卖烩菜的地方也买焖面。口味很多,油比较大。
更多内蒙古相关文化:内蒙古传统习俗文化知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