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社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文面,文身、巫术、祭祀、宗教,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活动。社火脸谱的纹饰证明,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在脸谱上被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宝鸡社火脸谱文化概述 宝鸡社火脸谱起源于哪里

陕西宝鸡地区,人们习称西府,是陕西社火脸谱艺术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陇县和宝鸡县的社火脸谱,流传历史久远,脸谱造型奇特,色彩质朴明快,纹饰严格讲究,谱样 多而齐全,代表了西府社火脸谱的最高水准。社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文面,文身、巫术、祭祀、宗教,古代的角抵、驱傩、祭社活动。社火脸谱的纹饰证明,五六千年前彩陶上的原始符号,在脸谱上被完整的继承了下来。


社火的种类很多,有山社火、车社火、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高芯社火、高跷、地社火、血社火、黑社火等。大都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而正月十五最隆重,声 势最为浩大。80年代中的几年里,陇县正月十五进城表演的社 火队就有一百多家,观看社火表演的观众近十万人。宝鸡县赤 沙镇的血社火是陕西乃至全国唯一保留的一个社火种类,它是每逢闰年表演一次。

社火常被人们叫着“看戏”,即“哑剧”。社火角色的表演者是以舞台亮相的形式进行游展,观众对扮相角色的辨认靠的是脸谱。社火脸谱是以人物的容貌和性格特征出发,用日月 纹、火纹、旋涡纹、蛙纹等纹饰的不同组合表现人物的性格。 以色彩辩识人物的忠、奸、善、恶,红为忠,白为奸,黑色为 正,黄为残暴,兰为草莽,绿为仪侠、恶野,金银为神妖。 宝鸡社火脸谱,以它悠久的历史,神秘、深厚的文化内涵,声势浩大的场面,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陕西春节民俗活动的最亮点。

一.历史渊源

根据史料记载及学者研究,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它不仅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着很深的关系,也与我国古代民间的祭祀活动密不可分。远古时期,图腾崇拜,在我国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而《诗经?大雅?云汉》有“祀年孔夙、方社不莫”;《礼记?礼运》有“祀社与国,所以列地利也”;“礼行与社,而百货可极也”之记载,这说明在人类初期,为了祈求生存及期盼种植谷物粮食的丰收,很早便出现了祭祀社神土地的活动,也就是祭社的开端。以后,又出现了祭火活动,古人认为土生万物,烟火通天,故祭祖祭天祭社都要点火。《论衡》又述:“炎帝作火,死而后社神”。如此,就从祭社到祭火产生了——“社火”这一古老而又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民间民俗活动。 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之地。因此,宝鸡社火脸谱,是在漫长的历史演绎和传统的民俗文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造型艺术。它不仅有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而且,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来看,也不乏商代遗风。宝鸡社火脸谱,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呈现出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民间艺术特点。不但具有浓烈的节日喜庆和自娱特性,更重要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它寄托着无限深情,希望用它来驱邪镇宅,祈求五谷丰登,安泰吉祥。宝鸡社火脸谱,历史悠久,古朴神秘,是宝鸡陈仓大地上一朵绚丽的民间艺术奇葩,也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二.主要价值

宝鸡社火脸谱,是由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它不仅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很深的关系,也与我国民间的祭祀活动密不可分,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如今,宝鸡社火脸谱,已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和极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以及相对固定的表现模式。因此,在发掘、抢救和保护方面,有以下两点很有价值:

(一)学术价值:在中国民间民俗文化史传及品类记载中,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归类和定性标准,但社火却已在民间流传上千年历史,并已积累了很多谱系、会别和脸谱谱式以及承载各种脸谱谱式的各类器具。而这些,都有待我们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下大力气进行发掘、抢救和整理、传承。如此,不仅对丰富和完善中国社火脸谱艺术史料,乃至将宝鸡社火脸谱引向全国、推向世界艺术之大舞台都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对民俗学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实用价值:宝鸡社火脸谱,在民间艺人和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已走出宝鸡,走出陕西,甚至走向全国和世界各地。宝鸡社火脸谱,已成为全人类珍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向全世界传播着中国古老而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它不仅对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对外宣传窗口、提高政府和地区声誉及知名度有很大作用,也将对建设人文陈仓和区域小康社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宝鸡社火脸谱,既有丰富的精神文化价值,亦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提升价值。

三.基本特征

宝鸡社火脸谱,从古至今,都伴随着民间丰富纷繁的民俗文化活动,经历了极其漫长和不断渐变的发展历史,在民间艺人世代珍藏、保护以及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以下几点基本特征:(1)伴随着民间喜庆节日、古庙会、民俗祭祀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对区域民俗习惯的依存性特征;(2)经过民间艺人长期实践,在脸谱画法上已形成具有独特风格和固定模式的脸谱特征;(3)具有群众自发以及参与大型民俗文化艺术活动的群体性特征;(4)人物众多,开脸严谨,用色讲究且复杂,远至上古,近至现代,不同性格的人物均可吸纳其中,具有脸谱内容的广泛性特征;(5)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如:对脸,破脸,碎脸,悬脸,转脸,定脸等等,具有造型社火艺术的鲜明特征;(6)造型粗犷,色彩浓烈,纹样稚拙、古朴,具有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民间艺术特点;(7)风格独特,地域色彩鲜明,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承载和深邃的古历史内涵;(8)谱式丰富,材料易得,制作精细,且形神兼备、色彩缤纷,具有极强的观赏性特征。

四.分类

马勺脸谱是陕西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属于宝鸡社火脸谱的一种,在陕西民间,春节至今仍有耍社火的习俗。凤翔民间社火马勺脸谱简称马勺脸谱,是在继承西府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手工艺术品。由中国民间社火脸谱演化而来。当地民众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彩绘于马勺之上而因此得名。马勺采用树材,制作简便,历代农家乡民必备。彩绘简繁皆宜,人们将其悬挂厅堂居室用于扶正祛邪,镇妖降怪,表达祈福纳祥、招财进宝的美好愿望,因而马勺脸深得人们喜爱和崇尚。 经现代民间艺术工作者的继承和发展,马勺脸谱是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珍品。

马勺脸谱的产品主要包括:马勺脸谱、梭子脸谱、铲子脸谱、木锨脸谱、护斗脸谱、锅板脸谱、以及斗脸谱、棒槌脸谱、风箱脸谱,另外还有碾子、棺材、推车、亭子脸谱等。

马勺脸谱的制作一般先选用优质的桐木、柳木、桃木等为原材料,经民间工匠用特制刀具手工刻制而成。其谱式图案多取自《封神榜》、《三国演义》、民间传说及地方戏曲中具有法力、正义感的人物脸部造型。它从传说人物的容貌、性格特征出发,以夸张的手法、定程式的图案、变化的形体、鲜明对比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美丑,是各类人物的政治、道德、性格等形象的高度概括,并从中寓褒贬、别善恶、见气质、寄托爱憎。其风格独特、造型粗犷、线条优美、色彩强烈、给人以原始清新之感,极富民间气息。现又逐渐融合近代美学思想,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堪称“西府一绝”。

五.传承谱系

社火脸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与我国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戏剧歌舞有很深的关系,亦与我国古代民间的祭祀活动密不可分。所以,社火脸谱,既是我国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为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 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堪称我国最为古老的脸谱之一。宝鸡,古名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之地。因此,宝鸡社火脸谱,既有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而且,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来看,也不乏有商代遗风。作为一项古老的民族文化遗产,宝鸡社火脸谱,在经历了久远年代的时光雕琢和世代民间艺人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之后,已经日臻精细与完美。无论是布局、设色、绘画、修整等方面,都已自成体系,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固定的程式,具有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俗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