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坐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41—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

承德避暑山庄建筑特色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建筑风格有哪些

承德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坐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以北的狭长谷地上,占地面积584公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雍正(公元1723—1736年在位)时代一度暂停营建,清乾隆六年至五十七年(公元1741—1792年)又继续修建,增加了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整个避暑山庄的营建历时近90年。这期间清王朝国力兴盛,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康熙帝还亲自在山庄午门上题写了“避暑山庄”门额。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部分。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整,是紫禁城的缩影。其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西侧,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之所,按“前朝后寝”的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主殿全由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精美。庭院大小、回廊高低、山石配置、树木种植,都使人感到平易亲切,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松鹤斋在正宫之东,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古松耸峙,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之处,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以回廊相连,富于南方园林建筑之特色。东宫在松鹤斋之东,已毁于火灾。

苑景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湖泊区是山庄风景的重点。被小州屿分隔成形式各异、意趣不同的湖面,用长堤、小桥、曲径纵横相连。湖岸曲逶,楼阁相间,层次丰富,一派江南水乡风光。建筑采用分散布局之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山庄72景就有31景在湖区。烟雨楼仿嘉兴南湖中的烟雨楼而建。主楼是上下各宽5间的两层楼,周围回廊相抱,四面为对山斋,斋前假山上又建一六角亭,布局玲珑精巧,环境幽雅宜人,是避暑山庄最著名的胜景之一。山阜平台上建有三间殿和帝王阁,俗称“金山亭”,六角形,共3层,内供玉皇大帝。这是湖区最高点,与烟雨楼同为山庄的代表性风景点。平原区的万树园北依山麓,南临湖区,占地80公顷,遍植名木佳树,西边地面空旷,绿草如茵,为清帝巡幸山庄时放牧之地。园内无任何建筑,只是按蒙古习俗设置了蒙古区与活动房屋,清帝常在此举行马技、杂枝、摔跤、放焰火等活动。并接见各民族的上层人物与外国使节。御幄专供皇上使用,直径7丈2尺,幄内张挂壁毯,地上铺白毡,顶上挂各种精美的宫灯。万树园旁有一座舍利塔,形制仿杭州六和塔,是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改造,高65米,八角九层。文津阁是皇家七大藏书楼之一,为藏《四库全书》依照宁波天一阁而建。山岳区最著名的风景点是梨树峪,因这里有万树梨花,花香袭人,花色似雪而得名。西北隅高峰上,有一座四面云山亭,亭居于峰巅,歇山顶,四面开门窗,可登此俯览群山,远近景色尽收眼底。棒锤山峰顶有一巨大的石棒锤,下面有石台。棒锤高38.29米,顶部直径15.04米,根部直径10.7米,生成三百万年来,一直挺立不倒,为承德一大奇观。

避暑山庄周围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是当时清政府为了团结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利用宗教作为笼络手段而修建的。其中的8座由清政府直接管理,故被称为“外八庙”。庙宇按照建筑风格分为藏式寺庙、汉式寺庙和汉藏结合式寺庙三种。这些寺庙融和了汉、藏等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气势宏伟,极具皇家风范。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帝王苑囿和皇家寺庙群。它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是具有创造力的杰作。在造园上,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以人为之美入自然,符合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传统造园思想,总结并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造园素材、造园技法,使其成为自然山水园与建筑园林化的杰出代表。在建筑上,它继承、发展、并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建筑技艺,撷取中国南北名园名寺的精华,仿中有创,表达了“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建筑主题。在园林与寺庙、单体与组群建筑的具体构建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现了中国古代南北造园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它囊括了亭台阁寺等中国古代大部分建筑形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木架结构建筑的高超技艺,并实现了木架结构与砖石结构、汉式建筑形式与少数民族建筑形式的完美结合。加之建筑装饰及佛教造像等中国古代最高超技艺的运用,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