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清朝美女有谁,分别是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洪宣娇、贺双卿、王敏彤、和卓·伊帕尔罕、珍妃、清太宗皇太极孝庄文皇后、孝贤纯皇后、孝献皇后、纯惠皇贵妃,一起来看清朝十大美女吧。

清朝美女有谁 清朝十大美女

洪宣娇

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洪秀全因其为“天父”之女,认为妹,改名洪宣娇,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据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王敏彤

王敏彤(完颜童记)(立童记),内务府满军镶黄旗人,完颜立贤之女,毓朗贝勒外孙女,其父完颜立贤乃军机大臣完颜崇厚之孙,其母为乾隆皇帝五世直系孙女、毓朗贝勒二格格爱新觉罗·恒慧之女。家中长女,人称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妹完颜碧琳(又名“王涵”)。末代皇帝溥仪皇后婉容的表妹。王敏彤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

博尔济吉特·海兰珠

敏惠恭和元妃(1609年-1641年),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为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亦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天聪八年(1634年),时年二十六岁海兰珠入清宫。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庄文皇后)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无考。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姑母哲哲。

贺双卿

贺双卿(1715~1735年), 清代康熙、雍正或乾隆年间人,江苏金坛薛埠丹阳里人氏,初名卿卿,一名庄青,字秋碧,为家中第二个女儿,故名双卿。贺双卿自幼天资聪颖,灵慧超人,七岁时就开始独自一人跑到离家不远的书馆听先生讲课,十余岁就做得一手精巧的女红。长到二八岁时,容貌秀美绝伦,令人“惊为神女”。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和卓·伊帕尔罕

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尔汗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配合清军作战,立了战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图尔都送妹妹伊帕尔罕氏入宫,以示联婚友好。

珍妃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原任户部右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光绪帝妃嫔,也是光绪最宠爱的妃子。《国闻备乘》:“惟珍妃生性乖巧、讨人欢喜,工翰墨,善棋,日侍皇帝左右,与帝共食饮乐,德宗尤宠爱之。”光绪十五年(1889年)与姐姐(瑾妃)被入选宫中,封为珍嫔,后因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加恩得晋珍妃,光绪二十年因忤逆太后被褫衣廷杖,降为珍贵人,次年复升为珍妃。

孝献皇后

孝献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满洲正白旗人,内大臣鄂硕之女,大将军费扬古之姐,顺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宫,深受顺治帝宠爱。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升迁速度之快清代少见。其父亦进三等伯,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去世后追封为皇后,谥号: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不附帝谥,是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史称孝献端敬皇后。清代唯一一位董鄂氏皇后(追封)。

纯惠皇贵妃

纯惠皇贵妃(1713年6月13日 - 1760年6月2日)苏氏,苏召南之女,清高宗妃,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质庄亲王永瑢、皇四女和硕和嘉公主。乾隆朝第三位贵妃,清代唯一一位名副其实的皇贵妃,生前死后均为皇贵妃。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1713年6月13日)出生,雍正年间,入侍宝亲王府为格格。雍正十三年(1735)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三子循郡王永璋。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初三,宝亲王弘历继位,即清高宗。

清太宗皇太极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是历经清初三朝的杰出女性、杰出女政治家。孝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自皇太极驾崩后,孝庄努力协调各方关系,最终使她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是为顺治帝;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后驾崩,这时孝庄力排众议,辅佐着年幼的康熙皇帝玄烨登上了帝位。

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乾隆帝原配嫡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察哈尔总管李荣保之女,太保大学士公赠郡王傅恒姊。皇后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乾隆对其“每加敬服,钟爱异常”。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皇后的去世对乾隆的情绪及个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继而引起朝廷内外一场不小的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