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世界著名大提琴曲,分别是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无伴奏大提琴组曲、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G弦上的咏叹调、天鹅、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一起来看世界十大大提琴名曲吧。

世界著名大提琴曲 世界十大大提琴名曲

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BWV 1007-1012)是无伴奏乐曲中最早闻名于世的典范,在音乐结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举世无双,自1901年被卡萨尔斯"发现"并介绍给全世界的听众以来,它们便成了无限意义的延伸,更被誉为演奏家技巧与修养的试金石。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Cello Concerto in B minor, Op. 104, B. 191)作于1894-1895年,是德沃夏克为他的一位好朋友——大提琴家哈努斯维汉(Hanuš Wihan)写作的。本曲不但是德沃夏克的代表作之一,而且也是少数几部广受世人喜爱的大提琴协奏曲杰作之一。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充满了浪漫的管弦乐作品包括了长笛部和短笛部,两部双簧管,两部单簧管,三部法国号(圆号),两部巴松,两部小号,三部长号,一部大号,以及定音鼓,三角铁和弦乐部。

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协奏曲

海顿的这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783年。这首大提琴曲是为埃斯特哈齐家族乐团的另一位大提琴手安东·克拉夫特(Antonin Kraft,1752-1820)而作。克拉夫特是海顿的学生,或许是由于克拉夫特本身也有自己创作的大提琴协奏曲存世,D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作者的真实性曾一直受到怀疑,有人曾将此曲归为克拉夫特所作。

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舒曼的这部大提琴协奏曲反映了他性格中最为动人的一面。从头到尾都是发自内心的典雅。一位作曲家当他的情感出自内心深处,其敏锐的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时,其作品越感人。就在创作这部大提琴协奏曲的一个月前,舒曼和妻子克拉拉从德累斯顿移居到杜塞尔多夫。他们两人对新的环境满心欢喜。这样欢欣的成果便是其《莱茵》交响曲和这部大提琴协奏曲。

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

《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作品。本曲在贵族文库与图书馆中埋没了将近二百年之久,直到1961年,捷克音乐学者蒲尔克特才在布拉格国立图书馆发现了海顿时期的手抄分谱,之后由科隆的海顿研究所学术主任费达透过谱纸的水印判断,认定此谱为可信度极高的手抄谱,同时进一步确认此曲谱就是海顿所作的大提琴协奏曲。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最后的一部大型作品,同期他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室内音乐作品。埃尔加1919年8月完成创作,1919年10月26日由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首演于“女皇音乐厅”,当时被年轻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重视,并被预见这将是部伟大的作品,德沃夏克亲自演奏了这部作品,并由埃尔加亲自指挥。

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圣桑的《A小调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872年,是一部非常精炼的作品。纯粹以其直率的表达而引人入胜,它既不浮华,也毫无学究气。这首协奏曲采用李斯特式的单乐章结构,但其中含有三个不同节奏与速度的明显段落,或者,换句话说,三个“乐章”不间断地连续演奏,由于其中有一个基本主题不时间隔出现,从而使整个协奏曲的锻接显得十分精练、紧凑,仿佛天衣无缝一般。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

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1876年,柴可夫斯基创作了《洛可可主题变奏曲》,题献给他的好朋友、德国著名大提琴家威廉·费曾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该曲于1877年11月30日在莫斯科首演。“洛可可”一词,源于法语ro-caill,意思为“贝壳形”。

G弦上的咏叹调

《G弦上的咏叹调(Aria Sul G)》,又名为《G弦之歌》,此曲为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Orchestral Suites No's 1 and 3 #09] Overture No. 3 BWV 1068 in D major - Air)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是巴赫代表作品之一。此乐曲在巴赫死后100年后才大为流行。

天鹅

《天鹅》由大提琴独奏,两架钢琴伴奏,是三段式结构,出自夏尔·卡米尔·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作于1886年,用两架钢琴和管弦乐队演奏,乐曲的副标题叫做“大动物园幻想曲”。这部作品是作者专为自己闹着玩儿写的,由于其中引用其他作曲家的一些曲调,大都经过并非善意的改动,常常带有讥讽的意味,因此,当作曲家在世时,除了1887年2月在巴黎秘密为他的朋友演出过一次外,圣桑禁止在他生前演奏或出版这部作品,惟独其中的“天鹅”一曲可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