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制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颀的《物原》等古籍中,都有记载。
中医认为: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经,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赤眼、消渴等症,并解硫黄、烧酒之毒。
补中益气,防治骨质疏松
豆腐可用于食疗。 比如:
葱炖豆腐,可治感冒初起,每日食3~5次;
鲫鱼与豆腐共煮,可治麻疹出齐尚有余热者,也可用于下乳;
葱煎豆腐,可用于水肿;
豆腐萝卜汤,可用于痰火吼喘。
现代营养学证实,豆腐蛋白质含量丰富,利于消化吸收,被誉为“植物肉”。
钙含量也很高,对骨骼的生长发育颇为有益。它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
豆腐不含胆固醇,适合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症及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用于药膳。
豆腐含有丰富的植物雌激素,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能减少中老年女性雌激素水平过低造成的骨钙流失。
买回豆腐要冷藏
豆腐本身的颜色是略带微黄色,如果色泽过白,有可能添加了漂白剂,不宜选购。
此外,豆腐是高蛋白质的食品,很容易变坏,尤其是自由市场卖的板豆腐,更应多加留意。盒装豆腐需要冷藏,所以需要到有良好冷藏设备的场所选购。
当盒装豆腐的包装有凸起,里面的豆腐混浊、水泡多且大,不宜食用。
没有包装的豆腐容易腐坏,买回家后,应立刻浸泡于水中,并放入冰箱冷藏,烹调前取出。取出后常温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
最好在购买当天食用完,也可依所需分量切割使用,剩余部分放回冷冻室。
哪些人不宜吃豆腐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异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者忌食。
脾胃虚寒,经常腹泻便溏者,也要忌食豆腐。
豆腐养生食谱
豆腐可以切成块、片或丁,做出多种菜式,如冷盘、热菜、汤羹、火锅。
菜谱一:玉米豆腐粥
食材:
豆腐1块,玉米1根,鸡蛋1个
做法:
1.玉米剥离成粒,洗净待用;鸡蛋打散待用;
2.锅烧水,烧开后将豆腐及玉米粒一起入锅,再次烧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至玉米变成粥状;
3.加食盐调味,把鸡蛋液倒入锅中,搅拌成蛋花,关火即食。
营养点评:可健脾利尿、降血压,还能补充蛋白质。
菜谱二:泡菜豆腐汤
食材:
豆腐1~2块,韩国泡菜一碗,五花肉50克,食用油、蒜、香油适量
做法:
1.韩国泡菜切段,五花肉切片,蒜切末,豆腐切块待用;
2.锅烧热倒油,放入蒜末、五花肉,煸炒;放入泡菜,倒入豆腐,简单翻炒;
3.倒入清水,没过这些食材,炖20分钟左右;放入牛肉粉、香油、蒜末调味即食。
营养点评:此汤香味扑鼻,可补钙、开胃、生津解毒。
菜谱三:豆腐菊花羹
食材:
豆腐100克,野菊花10克,蒲公英15克,食盐等调味品少许,生淀粉少许
做法:
1.野菊花、蒲公英煎煮1个小时,取汁约200毫升。
2.往蒲公英汁水中加入豆腐、调味品,同煮沸。
3.再放入适量水淀粉勾芡、搅匀即成。
营养点评:此羹清热解毒,用于湿疹、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