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苏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大全,分别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开元寺无梁殿、狮子林、春在楼、玄妙观三清殿、东山民居、全晋会馆、宝带桥、瑞光塔、网师园,一起来看苏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哪些吧。
开元寺无梁殿
开元寺无梁殿位于盘门内东大街11号,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保护管理。开元寺无梁殿是江苏省现存五座无梁殿中建造较迟、制作较精的一座。殿坐北朝南,两层楼阁式,面阔七间,宽20.9米,进深11.2米,通高约19米。歇山顶及腰檐敷绿间黄琉璃筒瓦,与清水砖外墙面相映成趣。正面上下各有半圆砖倚柱6根,下置雕花须弥座,转角用垂莲柱。明间檐下是砖制斜拱,上泵副檐。绕有雕刻的平座栏杆,图案十分典雅,而且雕工精细,宛如一件杰出的工艺品。
春在楼
春在楼位于吴中区东山镇松园弄底光明村9号,江苏省苏州东山镇有一座雕花楼,以其雕刻精美、结构奇巧,被称为“江南第一楼”。它是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财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造的一座豪宅,由香山帮著名匠人陈桂芳设计,雇用250多名工匠,耗资15万银元,自1922年动工,历时3年才得以竣工的。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忠王府
太平天国忠王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与拙政园相邻,是清代农民起义政权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较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较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大门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0米,原为单檐歇山,后改硬山顶。前后檐柱上置阑额枋,架平板枋,施三参单昂斗拱,承檐桁,架抹角梁,置斗拱,托下金桁,承角梁。梁枋彩绘均被涂刷,龙凤痕迹依稀可辨,柱础均为青石覆盆式。次间脊柱之间砌隔墙,明间设断砌门,置抱鼓石。大门左右翼以八字墙,前踞石狮。抱鼓石和石狮均镂刻精细,气势不凡。仪门为硬山式,面阔三间13.5米,进深8.5米,梁、枋、桁间饰以彩绘。门后为石板广庭,东西廊庑各宽七间,隔庭相对。
狮子林
苏州狮子林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属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园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其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玄妙观三清殿
玄妙观坐落在苏州古城中心,其主殿三清殿建成于南宋年间,是苏州仅存的一座南宋木构殿宇式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伟,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殿现状为沿副阶柱开门窗砌墙。其门窗、墙壁、翼角、瓦件等屡经重修,已不能反映宋代风貌。殿内柱、天花、草架也多经抽换更易。另在内槽明、次间四道顺串中点下有四根柱,矮于其他内柱,它是原有的还是后加的,还有不同看法。殿内槽有砖砌须弥座,上塑三清像,虽经改装,基本上仍是宋代遗物。
东山民居
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含明善堂、怀荫堂、凝德堂三处建筑,原系金氏地主宅院,叫春在楼,俗称雕花楼.建于1922年,占地5500平方米。砖雕门楼高达9米,仿木结构,飞檐翼角,运用细砖镶嵌、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多种手法,遍刻福禄吉祥图案、文字及尧舜禅让、文王访贤、郭子仪拜寿等历史人物故事,是中国江南砖雕艺术代表作。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光塔
瑞光塔是位于苏州盘门内的一座宋代的古塔建筑。始建于247年(东吴孙权赤乌十年),13层。宋代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重建时改为7层8面。高约43米。 瑞光寺塔习称瑞光塔,位于城西南盘门内,1956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师园
网师园为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网师园面积仅8亩多,可分作三大部分:东部是宅院区,为府第;中部是山水景物区,为主园;西部是内园,即园中园。这一布局,使整座园林外形整齐均衡,内部又因景划区,境界各异。园内主要建筑有丛桂轩、濯缨水阁、看松读画轩、殿春簃等。
全晋会馆
全晋会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平江路张家巷。又称山西会馆,清乾隆三十年(1765)旅苏晋商集资创建全晋会馆于阊门外山塘街半塘桥畔,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光绪五年(1879)至民国初建新馆于今址。现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依次为头门、戏楼、正殿等。头门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五界,脊柱间各设将军门一座,明间两扇黑漆门扉绘有工笔重彩门神,并置抱鼓石一对。
宝带桥
宝带桥又名长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今长桥街道),傍京杭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全桥用金山石筑成,桥长316.8米,桥孔53孔,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国家级第五批重点文保名单。宝带桥创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唐代为发展漕运业,加快转运三吴地区的贡物北上进京,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出自己的宝带助资始建古运河边的纤道,因此桥以“宝带”命名。宝带桥是横跨在澹台湖口的纤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