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豆整理了牡丹江各镇经济排名前十,它们有磨刀石镇、绥芬河镇、温春镇、横道河子镇、柴河镇、马桥河镇、下城子镇、东宁镇、绥阳镇、东京城镇,告诉您牡丹江十大强镇排名的详细信息。

牡丹江各镇经济排名前十 牡丹江十大强镇排名

横道河子镇

横道河子满族乡,位于铁岭市东南部,横道河史称浑头河,因努尔哈赤在此地争战而得名,后因蒲河水横贯乡境而改名横道河。这里满族人居多,占总人口的48%,1997年设满族乡至今。 横道河子满族乡区位优越,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1.4万横道人民以非凡的创造精神,在121.1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绘就了辉煌灿烂的画卷,横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横道已成为铁岭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绢花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基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迈向新世纪的历史时刻,我们要把横道经济发展放在国内外的大格局、大趋势中来思考,站在新的高度谋划横道的发展。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横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们相信,勤劳质朴,更具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横道人民,在新的世纪里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横道已构筑了最佳的投资环境,热情好客、珍重友情的横道人民,真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到横道投资、作客、观光、旅游,与我们共享横道发展的欢乐。 ".

磨刀石镇

磨刀石镇位于牡丹江市,东邻穆棱市,距301国道1公里,南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牡丹峰接壤,滨绥铁路横贯东西,交通四通八达,全镇总行政区面积483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6万亩,辖4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华街居委会、红星居委会、新兴居委会、奋斗居委会、前进村、远景村、清平村、金星村、红星村、富强村、六里地村、红林村、代马沟村、转心湖村、团山子村、山底村、苇子沟村,2个林场。 磨刀石镇,传说,境内南山的石头可以磨刀,故而得名。 - 历史沿革 清代,属宁古塔副都统管辖。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中东铁路通车设站,称“十站”。中华民国时期,属宁安县管辖。1925年曾划给穆棱县,1929年又划回宁安县。东北沦陷后,1933年设磨刀石保,1939年改设磨刀石村。同年10月,划归穆棱县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4月设磨刀石乡,由县直辖。1947年1月,设置磨刀石区。1948年春,划归牡丹江市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1月,划归穆棱县管辖,划为第七区。1951年4月,将所属青梅村、福长村和四道岭子村划归牡丹江市管辖。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磨刀石乡。1958年9月,改称磨刀石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为磨刀石乡。1985年3月,撤乡设镇,改为磨刀石镇,2010年6月划入牡丹江市阳明区。 - 自然资源 磨刀石镇境内盛产蘑菇、蕨菜、木耳等山产品和人参、平贝等中药材,有丰富的木材、草碳、火山岩、石英石、矿泉水、沸石等资源。 - 经济发展 农业物产 磨刀石镇 磨刀石镇盛产大豆、玉米、白瓜籽、西香瓜、晒烟、各种水果十余种,果树种植面积3.2万亩,年产各类水果5万吨。其中果类123、K9、龙冠产量3.5万吨,优质李子约1万吨,果质优良、无污染,是穆棱市的瓜果之乡。镇辖区苇子沟村是远近闻名的瓜果生态旅游区,全省闻名的银龙种猪厂就坐落在苇子沟村。 畜牧业 全镇肉牛存栏17500头,奶牛存栏503头,肉牛百头牛场2个,50头牛场10个,20--30头大户15户,300头养牛小区1个,养牛专业村8个;家禽存栏25万只,万只鸡场1个,1000只以上大户35户,500只以上大户68户;山绵羊存栏7500只;生猪存栏12000头,千头以上猪场1个,百头以上猪场5个。 乡镇企业 镇内有吉星磨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碳化硼系列产品,被广泛用于耐火和磨削产业;生产制药业广泛应用的二甲基乙酰工胺等产品的星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开口松籽、白瓜籽的开心食品厂;生产纯木浆高档卫生纸的德丰纸业限公司及几十家木材加工企业。 全镇工农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为了进一步发展镇域经济,变区位、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穆棱市新近批准成立磨刀石镇工业小区,该小区地处301国道边,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本着“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铺路”的原则,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热情欢迎国内外客商投资。 2014年7月,磨刀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东京城镇

东京城镇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南部黑、吉两省交界处,牡图铁路、20l国道贯穿全境,是宁安市地理、交通、经济、商贸和旅游服务中心,它连结着镜泊湖、长白山、海参崴旅游大金三角,且置于镜泊湖、古渤海国遗址、火山口地下森林小金三角腹地,物产富饶、资源丰厚、交通便利,镇域经济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地缘优势。东京城镇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小城镇建设综合改革试点镇,省级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和省立工业开发小区。东京城镇镇域面积432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10平方 公里,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镇政府设在中马河村。全镇共有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下辖三个社区和16个居民委) 和1 5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871.95亩,其中旱田36405亩,水田50790亩。镇内居民汉、朝鲜、满、回等族.杂居分布,其中汉族人口居多,约占84。8%左右。镇内林业、铁路、金融、财贸、部队等中省直单位一应俱全,国家大型一档森工企业东京城林业局局址就设在本镇。教育、医疗、邮政等公共事业网点也应有尽有,宁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也设在本镇。全镇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秩序良好。200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919元,全口径财政收入627万元。 东京城镇采取经营城市的战略,利用招商引资,盘活存量等多种方式进行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基础建设,以满足做为镜泊湖旅游服务基地的商贸旅游线建设和发展需要。小城镇建设近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全面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和争创“龙江第一镇”、建设商贸旅游城的全新格局。 ". 2014年7月,东京城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绥芬河镇

绥芬河市辖镇。0绥芬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绥芬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绥芬河镇建镇于1996年1月28日,由原绥芬河市街道办事处改建。现有耕地638.1亩,林地6932亩。全镇现有常住人口40661人。其中城镇人口54627人,农业人口447人,流动人口13966人,有汉、满、朝、回、蒙五个民族。绥芬河镇辖有前进、绥东两个村委会、12个社区居委会。近几年来,绥芬河镇招商引资、乡镇和区街企业建设、对外贸易、特色农业等特色经济发展较快。工业主要有木材加工、建筑材料、服装、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等,第三产业主要有商、饮、服等产业。农业规模较小,主要以农村特色经济为主,种植业主要以南方蔬菜、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为主,养殖业主要以养鱼、养猪、养狐、养貉为主。.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绥芬河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绥芬河镇榜上有名。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绥芬河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绥芬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马桥河镇

马桥河镇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东南部,与俄罗斯交界,边境线达22公里,距绥芬河口岸72公里,301国道与206省道鸡马公路在此交汇,绥滨铁路横亘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新兴的延边开放重镇。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60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和4个国营林场,境内有林地面积18.6万亩,总人口2.58万人。 镇内物产富饶。主要有沸石、珍珠岩、花岗岩和黄金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其中沸石矿贮藏量250万立方米,珍珠岩贮藏量115万立方米。野生动物主要有熊、野猪、梅花鹿、狍子等20余种。有蕨菜、黄花菜、薇菜等丰富的山产品资源。药材主要有人参、党参、刺五加、黄芪等。盛产大豆,是全国闻名的“大豆之乡”。有著名的九龙山东大庙遗址。 马桥河镇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形成了以烟、菜、牛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菜产业打绿色牌,走特色路,融入大通道,发展大经贸,抢占俄罗斯市场,已建温室大棚285栋,面积26万平方米,蔬菜年产量600余万斤,产值500万元,每年通往绥芬河口岸,向俄罗斯出口280万斤,成为牡丹江东部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向俄罗斯输出劳务菜农120多人,在哈巴罗夫斯克地区建设高效节能温室195栋。马桥河镇已被列为“农业部重点扶持农业开发基地”、“农村能源生态家园示范基地”、“省科技厅高效日光温室示范基地”、“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科教基地”。特色产业烟、优势肉牛产业、基础产业大豆以及小笨鸡、肉狗、瘦肉猪、绒山羊、林蛙等特种养殖已初具规模。被国家列为全国名晒烟生产基地。以沼气池建设、秸秆燃气开发为主的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走在全省的前列。 为遵循“广交朋友,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我们热忱地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马桥河镇洽淡投资开发建设。为了给外来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最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对来马桥河镇投资的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达到“三最、三高、两少”(最简捷程序、最便捷手续、最快捷速度,高透明程序、高效率审批、高标准服务,最少环节、最少收费)的目标,真正为投资者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的服务。 马桥河镇人民热忱希望中外有识之士,来我镇投资发展,我们将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与您共创美好的明天!". 2014年7月,马桥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马桥河镇特产与美食 穆棱晒烟 穆棱烟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在烟草生长的5-9月份,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活动积温历年在2300-2500℃,无霜期120-135天,烟草旺盛生长期的七月历年平均气温21.2℃,最高达32℃

温春镇

牡丹江市郊区辖镇。1945年为宁安第二区,1956年置温春乡,1958年改公社,同年划归 - 牡丹江市管辖,1984年复温春乡,1985年建镇。位于市区西南部,距城区22公里。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3.8万。201国道过境。辖温春、春胜、共荣、敖东、里山、下崴子、新立、三家、烧锅、万家、楼房、东和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水泥、机械、制砖等厂。农业主产大豆、小麦、水稻。盛产西瓜。. 2014年7月,温春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柴河镇

月亮小镇柴河东距扎兰屯市区175公里,西达阿尔山市区170公里,辖区总面积5688平方公里,是全是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目前总人口7665人,其中镇区人口5200多人,其余分布在柴河各林场和农场。截至2013年,柴河镇的居民自治组织有2个,即振兴居委会和石桥居委会。外驻企业两个即柴河林业局及绰尔河农场。 柴河处于呼伦贝尔、阿尔山、黑龙江三大旅游区的结合点上,是内蒙古阿尔山-柴河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扎兰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行政景区面积884.6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面积25.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0.54%,地处大兴安岭东麓的绰尔河畔,背倚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无工业污染源,植被保护完好,是一片不可多得的绿色净土。 流经柴河镇的河流主要有两条。一是绰尔河。绰尔河(嫩江支流)为柴河境内干流,发源于海拔1369米的大兴安岭顶南侧。流长552.1公里,流域面积1733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19‰,多年平均经流深153毫米,多年平均流量27.3平方米/秒,境内注入绰尔河的主要支流有:古营河、巴升河、二梁河、敖尼尔河、希力格特河、柴河、哈布气河等。二是柴河。绰尔河较大支流之一,发源于柴河镇西部基尔果山北麓(海拔1696米)、蘑菇山东麓(海拔1727米)。河流长84.5公里,流域面积76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68‰,在镇区西北3公里处注入绰尔河。 柴河开发建设,仅有50年的历史。1946~1955年以前基本上无人定居,1956年只有1个林场,不足10户人家。上个世纪70年代,中、苏(前苏联)外交关系紧张,柴河作为第三线后方,加紧了备战备荒工作,从呼盟境内挑选了根红苗正的500余人从事山区修桥、修路、建房工作,为柴河增加了人口,这是人口增加的原因之一;这时的林业生产也由1个林场扩大到3个,人口也在急剧增加,这是原因之二;1970年绰尔河农场进入柴河,这是原因之三;1971年,建立布特哈旗革命委员会柴河人民公社筹备处,带来了相应的人口增加,这是原因之四;人口自然增长,这是原因之五;有外来务工人员,这是原因之六。柴河人口最多时是1992年,有居民8731人,之后以年均120人减少。人口减少有2个主要原因:一是自然和其它原因死亡,二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林业生产任务下滑,非正式的林业工人锐减,同时,绰尔河农场生产也不景气,人们为寻求新的生活出路,逐渐从柴河迁出。到2005年末,柴河常住人口为7036人(派出所数据包括人户分离在内),从1992年总人口8731人到1995年的7036人,14年间共减少了1695人。在全镇7613人当中,男性占3947人,女性占3752人,性别比例为100:105(女=100),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汉族人口占5865人,少数民族占1738人,少数民族占人口的27%。 历史上,柴河地区一直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仅有鄂温克、鄂伦春等游狩猎民族的猎民出没其间。上世纪70年代初设置柴河林业局之后,始有常住人口。上世纪90年代前后,林业工人在深山密林中发现了居于高山之巅的一个又一个奇特天池和火山地貌的奇观异景后,柴河才引起中国科学院等方面的专家关注。柴河景区分布着七个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天池,并与天上的北斗七星对应分布,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柴河景区山水林岩交相辉映,保持了完整的原始森林和高山湿地,景区内野生植物约有80科1000余种,鸟类17目40科160余种,兽类6目17科50余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二级保护动物47种。初步探明,柴河拥有丰富的火山温泉资源,微量元素之丰富、保健作用之宽广在世界上是少有的。柴河景区茫茫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条件,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向人类展示着地球的古老与沧桑,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避暑度假、科研科考、探险猎奇的理想场所。在地球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今天,柴河景区正以其原始完美的生态环境而引起世人瞩目。 在中国东北大地上有一道雄浑壮美的绿色脊梁,这就是逶迤五千里的大兴安岭;在大兴安岭中断腹地的苍茫林海中有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这就是内蒙古月亮小镇柴河。 2017年8月,柴河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5年7月,柴河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2015年1月,柴河镇入选第二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2014年7月,柴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柴河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绥阳镇

" 绥阳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一个历史较久远的边陲小镇,不仅风光秀美,更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全镇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4.1万人。辖区面积1919平方公里,耕地108225亩。滨绥铁路、301国道、鸡图公路均横跨境内,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交通便利。2005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6.98亿元,农业收入达到1.5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09元;乡镇企业增加值、利润、税金分别实现1亿元、2515万元、468万元;财政收入达到950万元,综合实力位列牡丹江地区57个乡镇之首。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确定了发展木耳、木材“两木”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三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经济增长“四增”的发展思路,使全镇的经济建设走上提速发展的快车道。 黑木耳产业省内闻名,全国知名。把黑木耳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通过育市场、建基地、扶龙头、强服务等一系列措施,力促黑木耳产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 2005年,全镇黑木耳生产规模达到1.2亿袋,耳农总数达到3500户,占农民总户数的62%。农民人均黑木耳收入超3000元。2002年建成投入运营的绥阳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由加工区、交易区、仓储区和综合服务区四大部分组成,是以批发、加工、销售黑木耳为主的专业市场,年黑木耳销售量达到5000万斤,实现交易额近10亿元,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以及吉林、辽宁、内蒙等地的黑木耳都经由市场销往全国各地,是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省级龙头企业和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专业批发市场。在市场的拉动下,全县的黑木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2005年,东宁县黑木耳生产规模达到了4亿袋,总产量达到2660万斤,占全国黑木耳产量的五分之一。 工业经济突飞猛进。采取灵活的方式,以优惠的政策广泛开展招商引资,促进地区经济的大发展。依托俄远东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绥阳镇良好的地缘优势辟建了以木材精深加工为主的大型工业园区,占地总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入园企业28家,生产项目由最初的以锯材加工业为主,扩展到板方、餐具、刨光板、木材烘干、细木工板、音乐器材、百叶窗等,年可加工各类木材40万立方米,实现产值2.4亿元,利税1600万元。.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绥阳镇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推介绥阳镇为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15年8月,农业部认定绥阳镇为第五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绥阳耳黑木耳)。 2014年7月,绥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1年12月,绥阳镇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绥阳镇特产与美食 东宁黑木耳 东宁县独特的资源条件下特产的优质黑木耳,历史悠久,品质上乘,该耳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 酸和维生素,丰富的胶质,可消食化滞,芝宁黑木耳年产量300万公斤以上,是全国重要的黑木耳生产基地,被中外客商称为

下城子镇

下城子镇位于黑龙江省穆棱市中部(东经130“26/53”,北纬44“49,57”),镇域面积391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5万亩。辖19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5个居民委员会,3个国营林场,总人口3.5万人, 农村人口占2.7万。国内生产总值22,127万元,农业生产总值10,314万元,工业总产值9,563万元。全口径财政总收入794.7万元。 资源状况:下城子镇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大豆特产之乡”,大豆品质、产量全国之最;泥质页岩、云母页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厚;森林覆盖率达到32%;木耳、蘑菇、山野菜、中药材盛产丰富;名硒烟、红小豆、白瓜籽久负盛名;具有高品质的偏硅酸矿泉水,经国家有关部门检验,偏硅酸含量高达59.8%,全年最高日流量可达500吨。 交通条件:哈绥、城鸡铁路在下城子镇区交汇,301国道从镇内通过,东距口岸绥芬河市、西至牡丹江市、北至煤城鸡西市各80公里,是东北亚通道上的“小金三角”。下城子镇是穆棱市最大的国家铁路三级站点,具有中等编组或中等中转站的运输能力。铁路年吞吐量在1,000万吨以上,公路过货量2,000万吨以上,便利的交通条件使下城子 镇成为牡丹江市、穆棱市、绥芬河市、东宁县、鸡西市、密山市、虎林县、七台河市、双鸭山市等10余个市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 下城子镇镇域经济以“工贸区、绿色农业、退耕还林、名硒烟、黄豆、黄牛”为主攻方向,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托下城子(边境)工贸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农业:下城子镇属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年有效积温在2,300摄氏度--2,700摄氏度,年日照数2,613小时,无霜期120--135天,年降水量在500-550毫米之间,且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旺盛的6-8月份。该地区地处敦—密断裂带,土壤中富含各种营养元素,尤其磷偏高。镇内流经的穆棱河尤其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条件。盛产大豆、玉米、水稻。下城子镇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科技兴农为重点,大力实施“大豆振兴工程”和“金牛富民工程”。. 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下城子镇为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蔬菜)。 2017年8月,下城子镇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2016年12月,下城子镇入选为第四批美丽宜居小镇示范名单。 2015年2月,中央文明委决定授予下城子镇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4年7月,下城子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下城子镇特产与美食 穆棱晒烟 穆棱烟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在烟草生长的5-9月份,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活动积温历年在2300-2500℃,无霜期120-135天,烟草旺盛生长期的七月历年平均气温21.2℃,最高达32℃

东宁镇

" 近年来,东宁县东宁镇不断进取争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财政增税、农民增收,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坚定不移的实施“产业富民、兴工强镇”。2005年实现农业总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7%;完成财政收入660万元,同比增长11%,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元,增长20%;工业总产值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13%;招商引资完成2000万元,完成计划的100%。 东宁镇是东宁县政府所在地,是东宁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距东宁口岸5公里,新建火车站位于镇内,206省道贯穿南北,是连接吉林、牡丹江、俄罗斯的交通枢纽。全镇辖17个行政村,24个自然屯,总户数5367户,总人口18063人,劳动力8346人,全镇耕地面积86790亩。 东宁镇围绕发展“果、菜、菌、畜”四大主导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格局,强力打造优势产业。按照“更专、更优、更新、更特”的发展思路,依靠科学技术,全面提升品质,增加数量。全镇果树总面积已达到28850亩,产值达2885万元。蔬菜面积达到12000亩,产值达3600万元。调整养殖结构,做强畜牧产业。采取政策倾斜、政府带动、典型引路、梯次推进的原则,全镇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2.3万头,8700头,4300头、20万只,总量居全县各镇前列,培植专业养殖大户500多户。全镇养貂10000只,野猪180头,火鸡500余只,马鹿45只,镇内建有投资200多万元的野猪养殖基地和投资37万元的马鹿养殖场,特色养殖潜力具大。向质量要效益,扩张黑木耳产业。全镇共发展地栽木耳4200万袋,实现产值2100万元,仅此项人均收入1000元。 东宁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强力拉动镇域经济。建园区、闯市场,以培育农村产业化龙头为突破口,加快镇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全镇建有对俄出口、无公害黑木耳生产、畜禽养殖、水果、立体栽培等标准化示范园区15个,特色一品示范村5个。镇内建成了畜禽交易、投资1600万元的菜一果菜批发、投资5000万元的宝荣对俄农副产品批发等大市场,极大拉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全镇始终坚持大上项目的思想,2005年共完成招商引资2000万元,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0%,其中向上争取资金80万元,现已全部到位。新上项目1个,总投资1600万元,年上缴税金60万元。. 东宁镇特产与美食 东宁黑木耳 东宁县独特的资源条件下特产的优质黑木耳,历史悠久,品质上乘,该耳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 酸和维生素,丰富的胶质,可消食化滞,芝宁黑木耳年产量300万公斤以上,是全国重要的黑木耳生产基地,被中外客商称为